目前分類:台灣龍柱介紹 (52)
- Nov 13 Wed 2019 21:15
【雙龍盤柱的發源地】日治時期北台灣龍柱發展介紹
- Nov 13 Wed 2019 16:32
台灣現存最早砂岩雕刻的龍柱【水上苦竹寺】龍柱介紹
- Nov 13 Wed 2019 10:44
【鹿港龍山寺龍柱介紹】神龍柱後藏仙鶴,乾坤交泰展英姿
- Nov 13 Wed 2019 08:14
天公廟中有蟠龍,仙鯉共遊在天際【台南天壇】龍柱介紹
- Nov 12 Tue 2019 22:18
台灣現存最早的五爪龍柱【鹿港天后宮】龍柱介紹
- Nov 12 Tue 2019 21:54
正殿龍柱有蝦蟹,最早柱例藏金山 【金山慈護宮】龍柱介紹
(圖1))位於金山大同村金包里街10號的慈護宮。
供奉天上聖母,是金山鄉民信仰中心。共有三對龍柱,位於三川殿是兩對日治昭和年間的,且同為一位匠師所刻,而正殿則是清朝同治12年(1873)的遺物。
- Nov 12 Tue 2019 17:12
兩派匠師對場施作,龍柱名匠大車拼【八里開臺天后宮】龍柱介紹
- Nov 12 Tue 2019 16:39
乾隆年款飛榜存,二百年來第一例 【北港朝天宮】龍柱介紹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或天后廟,位於舊時的笨港街,即是今日北港市區中心,坐北朝南。創建於清康熙39年(1700),曾於乾隆40年(1775)由笨港縣丞倡議重修,並改建成巍峨寬闊的廟宇,亦於咸豐5年(1855)重建,日治時期因周邊道路進行市區改正拓寬,伴隨市區改正而興建環繞廟宇周圍的橢圓型圍牆,並擴張了朝天宮發展腹地,也於新廟地中擴建聖父母殿及兩側洋樓,奠定今日所見大致格局。
- Nov 12 Tue 2019 16:27
火廣師主持的日治石雕藝術寶庫【八德三元宮】龍柱介紹
(圖1)主祀三官大帝的桃園八德三元宮。
八德三元宮主祀三官大帝,創建於清乾隆初期,曾於大正11年(1922)準備大修,並由漳州派葉金萬主持。直至大正14年(1925)正式大修,大木匠師為徐清,石匠師為張火廣,泥塑師為陳天乞,畫師為邱鎮邦。
- Nov 12 Tue 2019 16:09
左右對場拼技藝,各有特色成典範【三重先嗇宮】龍柱介紹
(圖1)原名五榖先帝廟的三重先嗇宮。
原名五榖先帝廟,主祀神農大帝,創建於清乾隆初期,是台北縣定古蹟之一。曾於大正14年(1925)重建,且由漳州派陳應彬負責右邊,潮州派吳海同負責左邊,對場競技,歷經一年竣工。
- Nov 12 Tue 2019 14:40
石色溫潤造型佳,雕工精美道光風【彰化孔廟】龍柱介紹
(圖1)彰化孔廟大成殿。
彰化孔廟肇建於清雍正4年(1726),由知縣張鎬主其事,其完成的規模大致與今日相仿,曾於道光6年(1826)至道光10年(1830)重修,是台閩地區的一級古蹟。
- Nov 12 Tue 2019 14:29
乾隆佳品藏廟中,造型講究雕工細【新港水仙宮】龍柱介紹
(圖1)新港水仙宮正殿龍柱全貌比較圖。龍身繞柱兩次是清朝乾隆晚期比較常見的特點且柱底平順未鼓起。此外清朝與日治時期龍柱幾乎是降龍天下,也就是頭下尾上的方式佈置龍身,而少有昇龍。又為何前人比較偏好降龍形式?大概是龍飛走了,神明該由誰保護,或是可以象徵神力無邊,伏魔降龍,或是遠遠看,柱體比較穩重,不會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 Nov 12 Tue 2019 14:07
嘉慶遺韻仍可見,道光風格亦開展【台南大天后宮】龍柱介紹
(圖1)廟埕情況。位於三川殿前檐的雙龍盤柱是張木成與蔡旺所刻。
臺南祀典大天后宮,原為明寧靖王朱術桂之府邸,臺灣入清版圖後始改建為天后宮。大天后宮主祀媽祖,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王府改建為大天妃宮後,康熙59年(1720),大天妃宮進一步改稱為大天后宮,其後並陸續有所增建及整修。
- Nov 12 Tue 2019 13:55
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石雕龍柱 【台南開基天后宮】龍柱介紹
(圖1)此對龍柱目前立於三川殿前檐處為全台現存最早之石雕龍柱。
台南市開基天后宮位於臺南市北區自強街巷弄裡,主祀天后,其相對於官府所建的大天后宮,故又稱為「小媽祖廟」,創建於明永曆16年(1662),曾於清乾隆30年(1765)重修。
- Nov 12 Tue 2019 09:21
咸豐光緒皆有立,觀音石上展神技【淡水龍山寺】龍柱介紹
- Nov 12 Tue 2019 09:08
青斗石上鑿龍柱,罕見造型實特殊【淡水鄞山寺】龍柱介紹
(圖1)三川殿前步口廊下有木欄,這種做法普遍見於清代台灣寺廟,但近代多遭拆除,鄞山寺仍保持這種特色。淡水鄞山寺亦稱汀州會館,主祀定光佛,與彰化定光佛寺並為臺灣在清代所建的兩座定光佛寺。定光佛寺主要分佈閩西的客家地帶,尤以福建汀州府為主。
淡水鄞山寺是由臺北地區的汀州籍人士於道光2年(1822)創建。後經咸豐8年(1858)及同治12年(1873)兩次重修,是現今保存相當完整的一座清代中葉典型的中型廟宇。
- Nov 12 Tue 2019 08:52
觀音藏有佳石雕,幻化神龍護聖母【士林慈諴宮】龍柱介紹
(圖1)士林慈諴宮也是親民度極高的廟宇,而原本搭建在廟埕的鐵棚目前已完成拆除的工作。
士林慈諴宮又稱士林媽祖廟,前身為清嘉慶1年(1796)業主何錦堂獻地所建的廟,當時稱為天后宮。咸豐9年(1859),發生漳、泉械鬥,芝蘭舊街遭到焚毀,天后宮亦付之一炬。當舊街慘遭焚毀後,街民於是選擇在下樹林處重新建設新街,也就是今日的士林新街。同時在街區中央規劃新的廟址,光緒1年新的慈諴宮開始興建,並由潘盛清主持其事,直到光緒6年(1880)告成,總共歷時五年,也將天后宮改名為慈諴宮。
- Nov 11 Mon 2019 20:37
同安龍柱藏正殿,台灣雕刻在前殿【大稻埕慈聖宮】龍柱介紹
- Nov 11 Mon 2019 20:11
神龍垂降從天來,蝙蝠圍繞護聖母【宜蘭市昭應宮】龍柱介紹
- Nov 11 Mon 2019 20:07
乾坤交泰在道光,有鶴有鯉真特別【屏東內埔六堆天后宮】龍柱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