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圖1)位於保安街上的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位於臺北市保安街上,主祀媽祖,與法主公、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共稱大稻埕三大廟宇。大稻埕慈聖宮本為大稻埕地區之中國福建同安移民所膜拜的媽祖廟,是該地區同安移民的信仰中心。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慈聖宮於咸豐3年(1853)頂下郊拼械鬥後,初建於中街(今迪化街中段),同治5年(1866)大幅整建擴修。至台灣日治時期,總督府以市區改正為由要求拆除,同安人才於保安街現址重建。

大稻埕慈聖宮

(圖2)三川殿左龍的頭部特寫,可以明顯看出龍頭並未與柱體緊靠,而是向外傾斜。作者的用意,是為了將龍頭表現的更為突出與立體而所作的調整。

三川殿前檐的龍柱是以類似觀音石材刻成的,所以風化的情況略為嚴重。在左柱的書卷上刻有「同治五年孟冬吉旦」,右柱亦是書卷處有「本街陳姓敬奉」等字跡。此外兩柱下方的側面也有「民國丁巳年冬月謝洋重修敬奉」的字跡。而民國丁巳年應指1977年,所以是後來補刻。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萬華地區的廟宇不僅是信仰的中心,也是當地社會活動的中心,市街的發展更隨著廟宇的興建而逐一形成,且以廟宇來命名的街肆名稱更是常見,例如祖師廟附近的道路即以祖師廟前街、祖師廟後街、祖師廟橫街等來命名,此外尚有土地前街、土地後街、媽祖宮後街、王公宮口街、水仙宮口街等,所以「本街」應該是指「中街」,也就是現在迪化街中段的街道。

大稻埕慈聖宮

(圖3)以橫式書榜形式紀錄年款或捐贈者姓氏的做法,在西螺的福興宮龍柱上也可以見到,此外北埔慈天宮靠近正殿位置的二十四孝柱之頂端也有類似的手法,而這些雕花柱都有同治年間的紀年款,顯示橫式書榜可以作為一些未有年款的龍柱,是否為同治時期的斷代依據。

慈聖宮三川殿龍柱,因為太靠近鐵製的護欄,所以無法完整的觀賞,不過根據其尾部的佈置手法來看,可能有受到大同保安宮三川殿前檐龍柱的影響,而採用離柱體較遠且龍身較細的方式表現,也讓書榜佔據的面積可以加大。此外這對龍柱的側面與背面亦有八仙渡海造像及鳳與凰分布其中,並用白漆勾勒龍身上的線條,以加強視覺的效果。

大稻埕慈聖宮

(圖4)在這對龍柱的外側都各有一隻鳳鳥。而此種造像在北台灣清朝龍柱上比較少見。

正殿左柱上書「同治丙寅秋」,下方則有小款的「樹求、世彬、德成、重修」及「甲辰年冬月」等字跡,另一柱更為精采,除了有「杜姓眾弟子敬奉」及「清鑾」等字外,又有「樹求、世彬、德成、重修敬謝」、「甲辰年冬月」及紅字書寫的「民國丁巳年冬月謝洋重修敬奉」等字跡。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圖5)慈聖宮三川殿龍柱使用雲紋柱將附屬造像撐起,亦用透雕方式表現龍尾,而這些手法是常見於日治時期潮州派的作品中。

正殿因為它們的鬃毛平順整齊的依附在龍身上,而略顯溫馴,額型屬於三角型,與士林慈諴宮三川殿相似,公含龍珠,且也用嘴開的程度區分性別,同樣也有八仙慶壽等造像分布在柱後與側面的上方處。

大稻埕慈聖宮

(圖6)正殿龍柱特寫。此龍柱所用石材與三川殿不同,是來自於廈門港,且由同安師父所雕。

慈聖這兩對龍柱因為都有同治年間的年款刻在柱體上,所以可知都是在同治五年(1866)時所豎立的,且正殿的較三川殿更早完成,所以都是慈聖宮同治年間擴建的石雕作品。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大稻埕慈聖宮


檢視較大的地圖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延伸閱讀: 

媽祖信仰香火盛,乾隆升龍存廟中【北投關渡宮】龍柱介紹

淡水河畔拜媽祖,嘉慶元年立龍柱【淡水福佑宮】龍柱介紹

花崗岩所雕刻的清朝龍柱【旗山天后宮】龍柱介紹

台灣現存最古老的龍柱 【台南開基天后宮】龍柱介紹

觀音藏有佳石雕,幻化神龍護聖母【士林慈諴宮】龍柱介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梁家婦女 的頭像
    梁家婦女

    跟著藝術家來放風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