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孔廟

(圖1)彰化孔廟大成殿。

彰化孔廟肇建於清雍正4年(1726),由知縣張鎬主其事,其完成的規模大致與今日相仿,曾於道光6年(1826)至道光10年(1830)重修,是台閩地區的一級古蹟。

位於彰化孔廟大成殿前檐的花崗石龍柱,雖未刻有捐贈紀年款[1],但應是道光10年(1830)左右因重修而更立的作品[2],亦是研究清朝道光年間龍柱風格的重要作品之一[3]

彰化孔廟

(圖2)可見到緊密但露出下犬齒的嘴部造型。龍髯右側為向下延伸的龍爪。

彰化孔廟

(圖3)眉鰭極為巨大,龍耳造型也極為簡化。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彰化孔廟

(圖4)龍柱線描圖。

彰化孔廟

(圖5)將額角與龍鬃仔細區分的做法,宜蘭昭應宮的兩對龍柱也能見到。

造型上是屬於四爪一髯,牛角五鬃,兩後腿分別向外伸直,但向下的一腿位置,則是十分靠近龍嘴,並達龍頸的高度。尾端是向外捲曲,與尾鰭形成另一視覺焦點,亦用開口閉嘴區分性別。柱後無仙人像,只有雲紋纏繞。

彰化孔廟

(圖6)尾鰭特寫。

彰化孔廟

(圖7)保有母龍嘴閉的特點。

彰化孔廟

(圖8)柱底波濤紋略為向外鼓起,但仍未變成同治年間般的圓缽造型。

彰化孔廟

(圖9)它的龍腿腿長較為短小,這點也與宜蘭昭應宮正殿的龍柱相近。


[1] 此現象與台北孔廟和新竹孔廟所立龍柱相似。

[2] 參考http://confucius.cca.gov.tw/temple/temple06_3.htm97/10/31《彰化孔子廟(1)(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4),頁31

arrow
arrow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