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龍山寺

淡水龍山寺

(圖1)三川殿左龍龍頭特寫。

據傳初創於清乾隆年間,但現貌幾全為咸豐8年(1858)所建,主祀觀音菩薩。早期臺灣移民所建廟宇,多由閩粵家鄉的廟宇分靈或直接分身而來。由於各地民間信仰不同,所供奉神明也不盡相同,例如:泉州府奉廣澤尊王,安溪人奉清水祖師,汀州人奉定光古佛,同安人多祀保安大帝,漳州人信仰開漳聖王,而被稱為三邑人的晉江、惠安、與南安等地人則信奉安海龍山寺的觀世音菩薩。

淡水龍山寺

(圖2)龍嘴的上下犬齒是後來補上的,但是那兩顆門牙則是原本的造型元素,並非後人隨意增加的。又舌上的龍珠大小,若與內埔天后宮正殿相較,幾乎不成比例。

位在傳統市場內的龍山寺,是一座極為親民的廟宇,在其三川殿的入口處兩旁就擺有攤位,每到中午過後,龍山寺才會回歸平靜的午後時光。

龍山寺總共有兩對清朝年間的龍柱。三川殿左柱刻有「光緒丙子季冬立」,右柱則是「惠邑、江、萬順號、永發舟、泉春舟、原順舟仝奉」,也就是光緒二年(1876)時由惠安的江姓弟子所立龍柱。此外三川殿的是筆者所見柱體最大的清代龍柱,而台灣龍柱到了咸豐年間柱體才逐漸變粗,直到光緒初年還維持相同的做法。

 

淡水龍山寺

淡水龍山寺

(圖3)在半球體狀的柱底刻上波濤紋,至少在道光年間就已經開始使用的形式,而豎立在波濤的岩石,是以左右對稱的方式表現,這也是這對龍柱的特殊之處。

淡水龍山寺

(圖4)三川殿的風格似乎受到正殿的影響,尤其是龍鬃的處理。

淡水龍山寺

(圖5)龍鬚與火球、前腿緊密相連,應該是為了防止人為的破壞。而這種做法在萬華祖師廟三川殿的龍柱上也能見到。

淡水龍山寺

(圖6)左為淡水龍山寺而右為大溪福仁宮的龍柱,龍山寺三川殿是1876年,而福仁宮右廂房是1894年的作品,相差19年,因此僅在龍尾的造型上差異較多。

正殿的龍柱左刻「咸豐戊午吉立」,右刻「弟子黃、龍安、萬鍾、漢杰、立」,也就是咸豐8年(1858),由黃姓三弟子所共捐的。咸豐年間的龍頭造型,有從比較溫馴的道光風格,轉變成較為兇猛的趨勢。而此對龍柱的龍鬃極為細長,且也以鏤空方式表現,是較為少見的樣式。柱上刻有八仙,亦使用雲紋柱來支撐仙人像。依照其採用的鏤空工法看來,此對龍柱應是現場雕刻而成的作品,而三川殿亦是。

淡水龍山寺

(圖7)正殿龍柱特寫。

淡水龍山寺

(圖8)正殿龍柱特寫。在北港朝天宮的也有一對用觀音石雕成的咸豐龍柱。

淡水龍山寺

(圖9)龍鬃也經過修補。

淡水龍山寺

(圖10)正殿龍柱特寫。

從清代保留下來的龍柱,通常可分黑龍柱與白龍柱這兩種顏色,而白柱多數是放在三川殿的前檐處,而黑柱則是放在正殿,當然會有黑、白色的差異,是因為石材本色的不同所造成的,白石是用泉州白石或花崗岩,而黑石則用青斗石或觀音石。而這樣的手法在宜蘭昭應宮及屏東內埔天后宮都可以見到。當然也有例外的例子,新莊的廣福宮或淡水的龍山寺便是其中之一。不過黑石也可用人為的方法產生,例如長期受到煙燻或是刻意塗上黑色顏料,也能造成相同的效果,例如北埔的慈天宮正殿。


檢視較大的地圖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延伸閱讀:

【台灣清朝龍柱介紹】廟宇石雕藝術的代表

咸豐柱後有鳳麒,大正對場亦精彩【新竹都城隍廟】龍柱介紹

隔海遠運受限制,龍藏柱體保安康【彰化聖王廟】龍柱介紹

神龍垂降從天來,蝙蝠圍繞護聖母【宜蘭市昭應宮】龍柱介紹

乾隆佳品藏廟中,造型講究雕工細【新港水仙宮】龍柱介紹

arrow
arrow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