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慈諴宮

(圖1)士林慈諴宮也是親民度極高的廟宇,而原本搭建在廟埕的鐵棚目前已完成拆除的工作。

士林慈諴宮又稱士林媽祖廟,前身為清嘉慶1年(1796)業主何錦堂獻地所建的廟,當時稱為天后宮。咸豐9年(1859),發生漳、泉械鬥,芝蘭舊街遭到焚毀,天后宮亦付之一炬。當舊街慘遭焚毀後,街民於是選擇在下樹林處重新建設新街,也就是今日的士林新街。同時在街區中央規劃新的廟址,光緒1年新的慈諴宮開始興建,並由潘盛清主持其事,直到光緒6年(1880)告成,總共歷時五年,也將天后宮改名為慈諴宮。

士林慈諴宮

(圖2)三川殿雙龍側面比較圖。

慈諴宮共有三對龍柱,位於三川殿前檐及正殿是屬於清朝龍柱,而三川殿後檐的則是日治時代。

士林慈諴宮

(圖3)三川殿右柱龍頭的特寫。

位於三川殿前檐左柱刻有「光緒三年歲次丁丑孟春榖旦」(1877),而右柱則是「沐恩弟子吳姓、賴姓敬獻」等字。柱後也各有四位仙人圍繞,而整體龍柱的造型仍屬於同治風格,包含柱尾的佈置及尾鰭的造型,正好說明此風格延續至光緒初年後才逐漸消退。比較特殊的地方是右龍的柱後有鳳凰,左龍則是有麒麟的圖案,而這類題材的選用,在台灣中部的龍柱上比較常見。此外幼龍也出現在右柱的下方處,利用幼龍來暗示右柱是母龍柱的手法,在清朝仍是極為少見的,一直要到日治時代才成為慣例。

士林慈諴宮

(圖4)三川殿左龍柱的紀年款。

士林慈諴宮

(圖5)三川殿右柱全貌。

士林慈諴宮

(圖6)三川殿右側龍柱上也刻有劉海戲金蟾的圖案。台灣民間流傳金蟾是擁有財寶法術的三足珍獸,並隨著劉海仙人四處濟貧助世,所以具有招財的象徵。

士林慈諴宮

(圖7)三川殿右龍的嘴中並未含有龍珠,但是卻有兩顆上門牙和兩顆下犬齒。

另外這對清代龍柱的嘴中也長有兩顆門牙,其實龍嘴裡長出門牙是一件非常異常的事情,如老虎般尖銳的犬齒配上白兔的長長門牙,怎麼看就是很難聯想在一起,當然如果以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是屬於雜食類動物的齒型,就造型語意來說,可能有減緩其兇猛感的用意。

士林慈諴宮

(圖8)通常清朝龍柱的紀年款或是捐贈款,是刻在側面處,也就是柱體內側及龍體正面的地方,以免干擾側面龍身的表現。

正殿的則因為被物品阻礙而不易觀賞正面,但依據其紀年款得知,仍是清朝光緒三年(1877)時所立的龍柱。在左柱上有「光緒叁年丁丑仲春月榖旦、揀選縣正堂乙亥恩科、舉人潘盛清□題」,右柱則是有「欽定五品銜貢生潘盛清暨潘姓同敬獻」等字跡留存。所以慈諴宮的這兩對清代龍柱都是光緒三年所立,但在尾鰭的數目上,則有三川殿為三,正殿為四的差別。額頭屬於三角形,額與角相連,有尺山,母龍有二門牙和下犬齒,屬寬舌,中髯極長,柱體有平行雲紋。

士林慈諴宮

(圖9)三川殿後檐龍柱特寫。

三川殿後檐的則是昭和3年(1928)所立日治時期龍柱。左柱仙僮高舉的令牌上刻有「昭和戊辰年改築」,右柱則是「改築會計林阿嬰敬献」等字跡,而昭和2年(1927)慈諴宮曾經大修,所以是改建時所立的八角單龍盤龍柱。柱體上刻滿許多的紋樣與造像,且鰲魚可騰雲而游。若依據龍頭造型特色看來,則與潮州派關係較為密切。


檢視較大的地圖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延伸閱讀:

大稻埕慈聖宮龍柱介紹

宜蘭市昭應宮龍柱介紹

萬華龍山寺龍柱介紹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梁家婦女 的頭像
    梁家婦女

    跟著藝術家來放風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