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成都雙年展參展水墨作品之一,用24張銀色畫仙板所組構。因用大遠景的視點來描寫岩石,花費許多時間在描寫工作上,故命題為千岩萬語來暗示此作是效法天地與日俱增積累而能創造三生萬物的精神。刻意挑選較為精采的岩石節理及造型,運用自由聯想的方式,來組構作品的布局。畫面上半部的留白,有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暗示,對於無聲的思考,留白是一切的開始,也是未知的引導。
目前分類:水墨藝術創作介紹 (56)
- Apr 08 Sun 2018 00:39
【台灣水墨】千岩萬語作品介紹-龍洞系列-畫仙板
- Apr 08 Sun 2018 00:34
【水墨寫生】萬物等閒作品介紹-龍洞系列-畫仙板
萬物皆非如此簡單,有著大智若愚,沉默是金的胸襟。看似一顆石,但必定是歷經無數的磨練與擊敲,方有當今的面貌,同樣的,不斷積累自我的學養和能力,才能有所成就,此非妄自菲薄,而是見賢思齊,世間萬物皆能成為吾師,只要屏除成見,虛心求教,必能收穫滿滿。當我們累積太多概念與成見之後,必須回復到無名或無用的空白,才能再次思考事物的意義與價值。
- Apr 08 Sun 2018 00:25
【水墨藝術】岩之成理作品介紹-龍洞系列-畫仙板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用三張銀潛紙拼接而成,亦是第一次嘗試用此紙作畫的作品。其紙性又比貼於畫仙版的潛紙略鬆,空隙更大,故花費相對較多時間才將紙張處理到比較順手的紙性。當然由於紙性的關係,且未塗抹極厚的白色顏料,故較難表現出銳利直平的線條,取而代之的是希望透過這樣的紙性,逐步的將深淺不一的墨色滲染進紙張纖維中,以增加更多細微的層次與內容。
- Apr 08 Sun 2018 00:21
【台灣山水】暮秋作品介紹-龍洞系列-畫仙板
此水墨作品是畫在較大尺寸的金潛畫仙版上,其紙性與先前所用差異不大。不可否認的此作畫面構成與〈岩之成理〉相近,只是在紙張大小和紙色有所差異,但這樣的表現方式亦是先前較少從事的創作模式。
- Apr 08 Sun 2018 00:16
【當代水墨】壁映晨曦作品介紹-龍洞系列-畫仙板
將金色存在於畫面,是為了讓作品具有虛幻性和裝飾性,亦是希望符合當代美學的特質,不過若是要刻意保留紙張本身的金色,就會造成處理上的困擾,且作畫難度遠遠大於銀潛紙。
- Apr 08 Sun 2018 00:10
【細筆山水】東北角探幽作品介紹-龍洞系列-日本金潛紙
此細筆山水作品是重新探討金紙處理的方式與技巧。用白色顏料改變紙性並方便修改,這是此法的最大優點,但紙色的金色卻難以保留,因既然不用米白色宣紙作畫,卻又將其金底塗白至完全無法辨識,如此一來便有矛盾使用的問題出現。
- Mar 18 Sun 2018 22:22
【山水畫家的人生】梁震明的水墨創作
當代水墨是最近常被引用的名詞,誰都可以說自己是,誰也可以否定某某不是,畢竟台灣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專門在做認證工作。求新求變的環境,名詞也要推成出新,流行才能站在高點,顯眼而出眾。
- Mar 16 Fri 2018 21:17
【當代水墨】海湧奔騰作品介紹-龍洞系列-日本銀潛紙
下了重本的新作,光顏料費就好多錢呦!
這是2017年年初畫的作品,畫的很辛苦,搞了很久,至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膠都變成果凍,天氣又冷,每次都要先用熱水泡開,才能調礦物性顏料。另外純黑的礦物性顏料也是第一次如此大量使用,很多特性也不是非常熟悉,所以反反覆覆畫了好多遍,才達到自己要的效果。浪花是用大理石粉的顏料畫出來的,海浪的藍也塗抹好多次才能如此的飽滿湛藍。六個月的時間連續畫了七、八張50 F左右的作品,但只有三、四張成功,真的有點累壞了,站到腳都抽筋,虎口也發痛,搞藝術一點都不輕鬆呀,哪有閑情逸致泡茶聊天啦!
- Mar 16 Fri 2018 12:58
【當代水墨】目斗嶼燈塔系列作品介紹
不知去了幾趟,超喜歡澎湖的,提供了我許多創作的靈感。
目斗嶼是澎湖北方的一座小島,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只有少數船家願意開到哪裡。其實坐上船,越靠近就能明白,海底下的礁石都清楚可見,如果不是相當熟悉當地的海況,是很容易觸礁擱淺。
- Mar 16 Fri 2018 12:27
【水墨寫生】濤聲依舊作品介紹-龍洞系列-日本銀潛紙
我個人很喜歡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無論是松樹還是岩石的造型,都十分經典也非常耐看,我認為他能描寫的如此到位,背後應該有搜盡奇峰打草稿,走遍千山,觀石無數,畫樹萬株的驚人磨練,所以也才能畫出如此真實的想像世界。
- Mar 03 Sat 2018 23:11
【墨像之外:梁震明當代水墨文件展】
- Mar 03 Sat 2018 22:31
【千岩吐萬語:芥子納須彌】張禮豪策展人撰文
文:張禮豪
「嵇康之鍛也,武子之馬也,陸羽之茶也,米癲之石也,倪雲林之潔也,皆以癖而寄其磊塊㒞逸之氣者也。余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若真有所癖,將沉湎耽溺,性命死生以之,何暇及錢奴宦賈之事。……夫使其真好之,已為桃花洞入口人矣,尚復為人間塵土之官哉!」 ──袁宏道《袁中郎隨筆‧瓶史》
- Mar 02 Fri 2018 22:45
【水墨創作的態度】書畫藝術的要求,廢畫三千的累積
- Mar 02 Fri 2018 22:40
【日本金潛紙使用經驗分享】當代水墨畫家梁震明創作材料的運用想法
- Mar 02 Fri 2018 22:37
【水墨技法】細筆山水運用於水墨創作介紹
「千岩萬語」的繪作是使用細筆山水的創作技法,粗筆是其相對而言,應是指寫意山水,而細筆最大的特色,是遠觀有其一定的格局,但近看又能見其滿布的細節,類似北宋山水畫的表現形式,范寬〈谿山行旅圖〉或李唐〈萬壑松風圖〉都是極具特徵的作品,此外明代文徵明,當代畫家李華弌、薛亮、劉遜和熊海等都是典型細筆山水的代表畫家。
- Mar 02 Fri 2018 22:31
【水墨】寫生與寫實的認知與看法-師法自然的意義與價值
明初畫家王履在其所繪的〈華山圖序〉,曾言:『吾師心,心師目,目師華山。』其所言的目師華山,意指師法自然,而師法天地最易理解的做法似乎就是對景寫生。但如果我們回歸此概念的最初原點,勿需否認的就可發掘「觀察」才是此理念提出的最大用意,而非是望山畫山,因為臨場作畫只是落實觀察對象將其畫在紙面形式主題的行為之一。
- Mar 02 Fri 2018 22:14
【台灣山水畫家】當代水墨梁震明創作理念分享
藝術的創作,是人類的一種精神繁衍之活動,也是存在價值的彰顯,永恆假象的迷戀,穿越時空的幻想,畢竟肉體的誕生後就須面對死亡的來臨,佛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靈魂離開肉體的剎那,一切的擁有瞬間化為雲煙,當下的你我又該何去何從?
- Mar 02 Fri 2018 22:09
【台灣畫家】梁震明水墨創作脈絡介紹
以台灣山海之景做為創作的主題,一直是我所延續和堅持的部分,這與自幼生長在台灣,安居在寶島有關。2001年春天,有幸登上天下第一名峰「黃山」,一探究竟的了解為何能讓許多畫家著迷的原因,自己也被險峻挺拔的諸峰、形態奇特的老松和瞬息萬變的雲霧所吸引,但歸來後,卻也未曾多畫與黃山有關的繪作。
- Feb 17 Sat 2018 22:00
【水墨畫家】梁震明創作與展覽歷程年表
- Feb 05 Mon 2018 23:49
【台灣水墨畫家】梁震明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