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條所含的膠料品質可以差很多。曾經遇到一條必須用鐵鎚才能敲破的墨條,斷面銳利到還可以割紙,但也碰過一摔就全部碎裂的,或是怎麼磨都磨不出墨的,還有一磨全都是泡泡的,墨也磨不黑,後來就只買知名廠商所做墨品,或請書畫材料店推薦,不再胡亂添購,所以買墨選墨也是一門學問。

文章國華

文章標籤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羲之堂】

成立於1991年,是經營近現代和當代名家書畫的專業水墨畫廊,曾籌畫及舉辦過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及李可染等近現代大師大型展覽,深受各界好評!

羲之堂展場

文章標籤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裝框效果

作畫的習慣,也會影響我們畫面中的墨色效果。

(一)染墨程序

文章標籤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固態墨和液態墨的使用方法中,最大的差別,在於固態墨必須要在硯臺中加以研磨,才能變成墨液。但為何以往的墨品,是必須製成固態的形狀,且又必須如此的麻煩,才能使用。其中較為重要的理由,可分為三點:

異雲書屋 硯墨志

文章標籤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出寫生筆

中國製筆的歷史相當悠久,目前所能看到最早的實物,是由中國湖南及河南等地所出土的戰國時期之毛筆。例如湖南出土的毛筆,是發現於西元1954年6月,湖南長沙左家公山,一座戰國時期的木槨墓中。而此筆配有竹製筆桿,筆頭用兔箭毛製成,裹以麻絲,外面塗漆,加以固定。

在戰國時期,前人對毛筆的稱呼,似乎亦有著地區的差異。例如楚稱毛筆為「聿」,吳則稱「不律」,燕則稱「弗」。而必須等到秦統一六國後,才統稱為「筆」。到了漢代,中國製作筆毛的原料,不僅採用兔毛和羊毛,也會使用如鹿毛、狸毛和狼毛等毛料。而製筆的方法,也已經發展出以兔毫為筆柱,羊毛為筆依的兼毫做法。

文章標籤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華龍山寺

萬華龍山寺

萬華龍山寺

文章標籤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製紙技術的開發,似乎早在東漢之前就已逐漸推演中。西元1957年5月,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地區的漢墓中,出土了名為「灞橋紙」的西漢古紙,而推翻了以往所謂東漢蔡倫,始用植物原料造紙的說法,但也有學者指出,此紙非「紙」,是因為它沒有經過打漿、懸浮和抄造等工序,只是一些廢麻絮、繩頭等散亂纖維的堆積物。不過,蔡倫仍有其一定的貢獻,因為他改良了以往的製紙技術,又研發出被稱為「蔡侯紙」的紙類出來,而奠定了前人製紙的基本原則。

廣興紙寮

文章標籤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寺廟多數都有立龍柱的習慣,以彰顯信眾的虔誠及廟方的財力。

土庫順天宮

但因為這些龍柱造價昂貴,雕工細膩,十分容易遭受破壞,而導致如台灣家家戶戶一般裝上鐵窗,尤其是立在三川殿前檐的,用鐵欄保護著。

文章標籤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作是以龍洞的奇石為描繪的對象,並透過藝術的手法,加以呈現。

梁震明 石語 72x81cm 2013 譚精忠先生收藏

文章標籤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成都雙年展參展水墨作品之一,用24張銀色畫仙板所組構。因用大遠景的視點來描寫岩石,花費許多時間在描寫工作上,故命題為千岩萬語來暗示此作是效法天地與日俱增積累而能創造三生萬物的精神。刻意挑選較為精采的岩石節理及造型,運用自由聯想的方式,來組構作品的布局。畫面上半部的留白,有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暗示,對於無聲的思考,留白是一切的開始,也是未知的引導。

梁震明 千岩萬語 (局部)

文章標籤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