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景山水「千岩萬語」系列是在「海景意象」創作經驗的基礎下,以龍洞岩海做單一主題的探討與表現,並著重在描寫對象與自身生命經驗的對話。龍洞位於台灣東北角,屬於岬角地形,與鼻頭角遙遙相望,地質年代為3500 萬年,灣岸弧形如蛟龍盤據,佈滿堅硬又節理分明的四稜砂岩,雄偉的海崖峭壁,嶙峋崢嶸,是攀岩和浮潛愛好者的勝地。因大學時期在李義弘教授的帶領下,有機會走訪龍洞,而與此地結下不解之緣。

龍洞

研究所時期所繪手卷〈蒼巖秀水〉,是象徵當時對此地觀察的體現。而海景系列的〈龍洞之歌〉一作,則是用四張金潜紙板所組成,以其相當具有特色的海岬地形為題,加以重組增減而成。

砂卡礑步道

梁震明 岩之成理(局部)

從攀爬龍洞的經驗來說,無疑是一種與自然學習的機會。因為一路徒手往前,邊看邊拍,除了佩服造化者的無窮能力,更有感自我的渺小與生命的短暫。故千岩萬語系列是將千秋萬載因風化海蝕所累積的岩語轉化於紙面上,岩詞藏於石表,各種的肌理和紋理錯落密布,是適合水墨材質表現的,也因此筆者使用許多細筆來描寫,其動機正是來自於對此地岩海的觀察。

龍洞

畫如其人,筆者會選擇畫石,適合寫石,都是在因緣際會下逐漸體會而來。當然先前就迷上畫遍地小草,或用碎筆點葉來鋪陳整張山水畫面,而有耐心來處理如此繁瑣的石塊岩堆,又著書寫作的過程更讓筆者頑固執著的個性得以流露,而開始畫石的創作階段。故創作之於我,是個人對生命的觀察和體悟的表徵,找出適合自我個性的題材與畫法,也才能盡情揮灑。

梁震明 萬物等閒 96x108cm 2013.jpg

此系列作品是採用細筆山水的創作技法。其特色是遠觀有一定的格局,但近看又能見其滿布的細節,類似北宋山水畫的表現形式,且往往是兼工帶寫,或先寫後工,將工筆的描寫方式融入在寫意畫法之中,達到遠讀氣勢雄偉,近睹細筆如絲,用傳統的筆墨功力,散發當代的審美情趣。細筆畫法具有濃郁的東方式寫實精神,因其著重的概念是將寫描之對象具體而微,真誠以繪。

龍洞

廣告1.jpg

換言之,用最樸實的態度面對自我的創作,一筆一筆慢慢的描寫,塗塗抹抹,一改再改,方法雖然很笨,毫無智慧可言,但也是最貼近自我作畫的最初動機,而吾師倪再沁教授就經常告誡我們要用笨方法畫畫。

梁震明 浪花飛舞 89x180cm 2016(局部)

用紙上筆者是將金銀潜紙再次處理,使其擁有半生半熟的紙性。在基底處理上,則是刻意將金銀之粉加入白色顏料中,當不斷渲染與塗抹後,其會轉而累積在紙面上,故有增進質感的作用。而將金銀色存在於畫面,是為了讓作品增添虛幻性和裝飾性,亦是符合當代美學的特質。

岩而有悟(局部)

至於在筆墨的選擇上,大筆與小筆必須混用,且常開新筆以利鈎勒,當然對墨水的控制亦須謹慎,由淡到濃的漸層墨色變化和乾後再疊的積墨法,是筆者較常採用的方式。

梁震明 石語 72x81cm2013.jpeg

在線條的變化上,筆者並不想以工筆細線為主,仍期望將線條的表現擴充的更為豐富些,多數是先粗線底定後,再添加細線於其中,甚至在筆意上會希望帶點拙趣,使其更有味道。作畫的習慣是先將紙張裱褙於木板上,以利操作。其實唐宋時期的畫家多是以此種方式創作。而將畫紙立起來創作,除了能準確控制畫面墨色的深淺外,亦能將整體效果掌握得更為精確。

岩彩繪製情況

有時因為描繪的岩體十分龐雜,為了避免有不斷重複的造型出現,故會採用類似自動性技法的方式來經營,也就是在無意識的前提下先用淡墨隨機的疊墨補筆,當累積到一定的筆觸時,自然會出現渾然天成的偶發性紋理與脈絡,最後才順勢用白色顏料加強亮處或減弱失當之處,並用重墨鈎勒及運用巧思加以整合。

梁震明 岩外之意96x162cm 2013

除了在技法要求上,細筆山水尤其注重內心情緒的控制,盡量達到無求的境界,亦是理性表現的極致。從打稿開始就必須留意,小心翼翼的經營佈置,千絲萬縷的精密氣象,才能讓觀者有驚嘆之喜。借由感性情緒的排除,而能進入到與描寫物象對話的心靈層次,因本我不存在於作品之中,保留下的將會是岩石欲敘述的故事,成就內在寫實的目的。

梁震明 千岩萬語

超脫既有想法,將科技產物運用於自我創作中,亦是筆者相當重視的層面。 無人空拍機運用於山水創作上,因其有優越的 3D 圖像收集能力,可擴展我們的視野,豐富想像,並對當地的地貌有更充分的掌握,強化後續作品構思上的可能性。

龍洞 MA2

若以龍洞為例,由於它東鄰滄海,西有懸崖阻隔,故無太多的取景角度和位置可供選擇,而空拍機能讓筆者輕易取得類似搭船才能欣賞的景觀,或是臨空而下無盡深遠的圖像。尤其後期的作品,受到空拍機擷取影像的刺激,更習慣用俯視深遠的角度來安排畫面佈局。登高望遠,臥看滄海,徜徉於天地之感可油然而生。

作品命題亦圍繞在個體與造化的對話上,例如〈金岩〉是金玉良言的影射,象徵自然所體現的眾多生存法則或規律,是人類可以效法的對象,其價值同等黃金般珍貴;〈與石〉是與石共舞,而能自得其樂,人生不過如此。年過四十,尚能經常擁抱碧海藍天,遊山歷水,真是難得人生,如此當下更應珍惜;

台北藝術博覽會

〈石語〉是有感無數的細砂曠日廢時的沉積在海盆中,透過地表壓力的擠壓,改變質地,再因造山運動而隆起於水面,又經無情的海潮日積月累拍打,不疾不徐,一分一毫的琢磨出各種奇形怪態,此等時空經歷,絕非是三言兩語所能訴盡;

梁震明

用〈千岩萬語〉來暗示作品是效法天地與日俱增積累而能創造三生萬物的精神;〈萬物等閒〉則是理解宇宙天地皆非如此簡單,有著大智若愚,沉默是金的胸襟。看似一顆石,但必定是歷經無數的磨練與擊敲,方有當今的面貌。

梁震明 凝視 24x35cm 2012

同樣的,不斷積累自我的學養和能力,才能有所成就,此非妄自菲薄,而是見賢思齊,世間萬物皆能成為吾師,只要屏除成見,虛心求教,必能收穫滿滿;〈岩外之意〉想表達觀石知命,活在當下的生活體會。畢竟我們能存活的時間,與天地相較,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而面對上蒼所創的奇景,更深刻體會把握每分每秒的重要性。

廣告1.jpg

總結來說,此二十件作品是筆者兩年多來的創作心血,亦是針對「千岩萬語」主題探討的呈現。在作品形式上,用金銀色調來營造裝飾性和虛幻性的視覺效果,以細筆描寫來達成外在與內在同等寫實的目的。

梁震明 石語 72x81cm 2013 譚精忠先生收藏

延伸閱讀:

【當代山水的可能性】從梁震明的作品談起

【當代水墨】奇石乾坤系列之十作品介紹-太魯閣系列-日本銀潛紙

【實景‧虛境‧真山水:梁震明的墨色台灣】蕭瓊瑞教授撰文

【梁震明:幻化千岩成萬語的筆下千秋】陸蓉之教授撰文

【水墨】草山冬色作品介紹-陽明山系列-宣紙

【梁震明的台灣水墨】奇石乾坤系列之14 創作歷程及材質運用經驗分享

參觀梁震明作品相簿請按此

作品相簿.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梁家婦女 的頭像
    梁家婦女

    跟著藝術家來放風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