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衝動買空拍機,是為了拍攝台灣各地的美景或是家鄉的風情,我也是,不過我還有其他的目的,就是用空拍機來記錄我想畫的對象,而空拍機是現代科技產物,又能對山水畫家的創作,導引出什麼樣的可能性呢?

DJI_0562 2023新春之旅.jpeg

觀察一直是我們藝術創作相當重要的環節之一,如此也才能對描繪對象,產生不同的理解與情感,進而創作出有生命的作品出來,而石濤搜盡奇峰打草稿,其目的也是透過對實景的觀察,來豐富自己的創作養分。

我們往往會把藝術創作想像的過於容易,看著一張照片跟著照畫,就被當成是在藝術創作,但其實歷代名家費盡心思,絞盡腦汁,走遍千山萬水,無數廢畫被撕碎丟棄,最後也可能只是成就少少數張好作而已。

IMG_7693南橫公路.jpeg

也因此遊客般的踏青踩點,隨手一拍,可能與殘酷的創作要求,還有十分遙遠的距離,如何擴大我們手邊的圖像資料,也僅是藝術創作前重要的基本功課之一。

手機和相機雖然方便,但總會感到有些侷限,尤其常面臨到取景角度,不能無限擴張的難題,對於相關的細節,也會因地形的條件,總難近距離的觀察。

之前去花蓮太魯閣峽谷,被燕子口和九曲洞的嶙峋河谷地貌深深吸引,高聳入雲的青山外,亦可見到許多超乎想像的白岩奇石立於立霧溪畔,這些裸露的雲石,無論是黑白相間或是潔白無瑕的石色,都令人目不轉睛,可是這些適合入畫的怪石,卻也難以親近,只能遠觀興嘆。

DJI_0404 南投武界.jpeg

曾經坐船在海上觀看龜山島和基隆嶼,那種終於可以用各種角度欣賞的繞島過程,尤其是面對太平洋的那端,體會到個體視覺觀察的侷限,或許可以借助空拍機,讓這樣的侷限,不在是遙不可及難以打破的。

IMG_8913 空拍.jpeg

所以用空拍機來攝影,並非只是單純的飛高,或是把空拍機當成遙控飛機,肆意的隨性操控它,而是鎖定想要拍攝的對象,因可近可遠,可上可下,進行地毯式般的全方位觀察。

空拍機所能拍攝的自然景物視角較無侷限外,其實還有具有偵搜的價值。就偵搜功能來論,可讓我們在短時間對想要創作的對象,進行初步的探勘工作,例如太魯閣峽谷各步道下方的溪岩,可以先透過空拍機的鏡頭,來了解是否還有值得描繪的對象,如果有,就可以進行近距離的拍攝工作。

所以希望透過本影片來分享,個人因創作需求,而進行的兩趟空拍作業心得,也讓有興趣的好友們有評估和參考的方向。

為何想空拍太魯閣峽谷?當然是因為本身很愛畫太魯閣立霧溪畔的奇石,所以特別上網申請空拍許可證,並安排行程到花蓮空拍。

DJI_0824.JPG

主要拍攝的地點是以長春祠、靳珩公園和錐麓隧道口為主,畢竟這些地點比較適合空拍機的活動。此外因為要不斷在太魯閣空拍取景,所以也決定在太魯閣露營,至少一大早就能起床直接工作,相關的干擾也會比較少。

DJI_0738 Large.jpeg

之前是在天祥車宿,這次改在合流露營區露營,感覺睡眠品質好了很多,也因為多了一年的時間磨練空拍技巧,所以這次空拍的手感,也較上次更為熟練一些,拍攝的範圍與地點也較上次多上許多。

比較寬闊的河谷,就用Mavic 2 Pro飛行,相對較為狹小的地方,就用Mavic Air 2,由於衛星訊號一直不好,多數是在姿態模式下完成,飛行高度無法超過30公尺,也無法使用自動返航功能,因此目視空拍機飛行位置與軌跡就非常重要,一定要緊盯空拍機,否則要返航時會不知道空拍機身在何處。

DJI_0026 空拍.jpeg

兩個白天的空拍工作,總共拍攝了318張照片及354個影片片段,而來太魯閣峽谷空拍,難度算是頗高,並非適合初學者,幾乎都是要用姿態模式來飛行,除非對空拍機的性能十分熟悉,不然很容易因為慌張而失控,而早上拍攝的條件又比下午好,所以能住在太魯閣附近的飯店或民宿,是比較好的選擇。

龍洞三支

東北角龍洞,以前來此空拍都是下切到靠海的位置,站在岩石上操控與拍攝,而這次是從上方步道的高度,直接將空拍機往下飛行。雖然之前去太魯閣,有了由上而下空拍的經驗,但是龍洞高低落差更大,至少50公尺左右,也無形提高拍攝的難度。

從上而下拍攝,最難的地方,是無法準確掌握空拍機,距離海面與岩石的高度,只能不斷微調,以較為安全保險的距離進行記錄,所以Mavic Air 2有較長的滯空時間,反而是比較適合在這個條件下進行空拍工作。

龍洞是我拍過最多照片的台灣景點之一,甚至還想過用搭船、攀岩或浮潛的方式來認識這裡的地貌,不過最後我還是選擇買空拍機來記錄,比較適合個人的條件。

去龍洞空拍,若是從上方步道爬到下方靠海的岩層區,來回大概要花費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但從上而下的空拍,不需要30分鐘,就能大範圍的拍攝自己想要的畫面,且很多時候是懸停在海上拍攝,這也是之前無法企及的部份,而用4K錄影也能事後看到,更多之前無法察覺的細節,例如岩層深入海底的部份。

DJI_0197 空拍.jpeg

多數時間是採用前後直飛,也就是不更動機身飛行方向,前行到達目標拍攝完畢後,再直線後退返回。或是定點懸停,僅移動鏡頭,以調高或調低的方式,來獲取想要的畫面。

至於飛行的速度,其實不需要太快,畢竟我們是拍攝所需的創作圖像資料,而不是追求刺激的空拍飛行影片。如果要移動空拍機的位置,也會選擇在下面有岩石的上方進行,這是預防若不幸墜機,尚可快速將空拍機往岩石區偏移, 至少還能拿回記憶卡,也能避免電池污染環境。

另外由於有先前在太魯閣空拍的經驗,所以刻意降低錄影的次數,只專心進行拍攝照片工作,且在龍洞空拍的壓力也比太魯閣高上許多,畢竟空拍機如果不慎墬海,是無法拿回記憶卡的。

總計拍攝三天,共拍了1108張照片及217個影片片段。不過第一天因為是陰天的關係,所以只能算是嘗試飛行。此外返家後,也因為反覆觀看影片,而發現更適合入畫的畫面,所以才會反覆的再到龍洞空拍。

DJI_0064 空拍.jpeg

這兩趟因創作需求而進行的空拍過程,對我而言,當然對於當地奇岩的理解,也產生了不同的認識與體會。以太魯閣峽谷為例,長春祠下方的溪岩,和位於靳珩公園對面的印第安酋長石,因為空拍而累積了更多可用的素材,也見識到許多以前在此未曾見過的畫面,不過可惜在偵搜其他地點上,則尚未找到值得開發的部分,有待往後的持續探索。

至於龍洞,位於步道中段和後段的海岬及懸崖處,也有不錯的收穫,從定點拍攝到多點拍攝,影像的視角更加全面,能夠選擇創作的畫面,也無形增加許多。尤其是對突出的海岬奇岩,因為從四面八方空拍,才發現其整體結構與造型,是如此的超乎想像。

其實之前剛買空拍機的時候,一股腦往龍洞衝,結果飛行沒幾次,就發生掉海的意外。這次買了新機,幾乎是相隔一年,且練習飛行不知道幾次後,自覺對空拍機的性能,有全盤的了解,才嘗試在太魯閣學習從上而下的飛行方式,但偶而還是會遇到一時不知道如何處理的狀況,好在對空拍機的性能還算了解,所以才能靜下心來慢慢處置,也讓空拍機能夠順利歸來。

DJI_0523 角板山公園.jpeg

有了太魯閣的空拍經驗,才逐漸明白必須減少影片拍攝的時間與次數,如果我們空拍目的,是要用於繪畫創作的話。畢竟照片有助於我們觀察許多的細節,與比較不同的構圖效果,且造型的取捨上,也有一定的助益。不過大範圍的空拍影片記錄,依然無法捨棄,因為還是能幫助我們發現一些之前未曾留意,卻又值得入畫的部分。

必定是需要外出空拍,也無形增加我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當然我們也不一定要強調空拍機,對於山水畫創作一定有什麼具體幫助,況且山水畫又與風景畫不同,描寫自己的胸中邱壑,也不一定要與現實物象有太大的關聯,不過外在的觀察與蒙養,對於內心世界的營造,還是能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DJI_0336 角板山.jpeg

另外有趣是創作蠻重要的觸媒,如何有趣,方法很多,用新的媒材,玩玩影片創作,都是可以增加對相關主題的認識,例如製作一部空拍影片,前前後後至少要反覆觀看十次以上,也就無形的增加觀察的次數,腦海的印象也更能加深,或許也就能夠畫一張,比只看一張照片,更加靈動的作品來。

arrow
arrow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