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觥籌交錯的盛宴,一幅暗藏玄機的夜宴圖,一名說畫少年的故事人生。「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是「離亂」的年代,氓哥兒在紛亂中被至親「離棄」。這名少年說書人,畫作有何魅力,讓整個東大市為之瘋狂?他怎麼和宮廷畫師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牽扯上?這幅傳世珍寶中,又有什麼世人眼不能見的故事?且隨著年輕間諜畫師,潛入這場名人雲集的盛宴;以畫筆、顏料和構圖傳遞機密,捕捉故事外的故事。
這幅長卷如實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也細膩描繪出韓熙載的神情。關於此畫眾說紛紜,對作者蔡宜容而言,〈韓熙載夜宴圖〉的「謎」人之處並不是看畫的順序、畫家的身分,或者畫作完成的朝代,而是韓熙載與賓客們的視線──特別是韓熙載的視線。他彷彿冷眼觀看著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其目光所及竟是其他人看不見的地方。這幅畫把觀者的目光牽制在幾個場景裡,畫中人的視線卻在春山外?那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懸而未決的謎團,由《離人》說個分明。
《離人》一書特色
1 .北京故宮博物院正式授權〈韓熙載夜宴圖〉,可培養藝術欣賞之美。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小魯文化為了讓讀者能透過小說的閱讀,進一步能領略〈韓熙載夜宴圖〉之美,特別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申請〈韓熙載夜宴圖〉授權,並非常難能可貴地獲得北京故宮博物院正式授權出版、使用。經由作者的賞析、解讀,相信讀者除了可從中欣賞〈韓熙載夜宴圖〉遒勁流暢的線條,富有想像力的構圖外,進而可培養藝術欣賞的能力。
2.兼具史實與想像的小說,一探戰爭與藝術並存的五代史。
本書作者結合對〈韓熙載夜宴圖〉的解謎欲望,以跳躍、穿梭的文字鋪陳與敘寫,在充滿曲折與高潮迭起的情節中,帶領讀者隨書中的故事發展與情境,逐一抽絲剝繭,捕捉故事外的故事,一探五代戰爭與藝術並存、華麗又蒼涼的歷史。
3.精采詳實的分鏡解讀,捕捉圖中圖密碼與隱藏版故事。
偉大的作品是怎麼畫出來的?歷來閱讀〈韓熙載夜宴圖〉有許多方式與不同的順序,依著長卷從右至左共有「聽樂」、「觀舞」、「歇息」、「清吹」以及「送別」等五個場景,本書再從二十四個視角,帶領讀者逐步賞析,在時空的多重可能中,創造屬於自己的多重解讀!
《離人》作者得獎紀錄
★「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得主繼《癡人》後又重磅之作
《離人》各界推薦名單
【藝文名家口碑推薦】
李義弘/藝術家
林谷芳/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
洪順興/臺北故宮登錄保存處科長、書畫修復專家
【教育界好評推薦】
王慧君/宜蘭縣北成國小教師、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國語文兼任輔導團員
許慧貞/花蓮縣明義國小教師
黃雅淳/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 中心主任
黃啟清/臺北市建成國中校長
廖淑霞/臺北市私立再興小學研究教師
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閱推達人熱情推薦】
林明進/建中一叟、建中退休國文教師
林彥廷/紅氣球書屋主理人
徐永康/臺灣兒童閱讀學會常務理事
區志堅/香港樹仁大學歷史教學及研究中心副主任、歷史系助理教授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台灣前瞻閱讀發展協會理事長
《離人》作者簡介
蔡宜容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生,英國瑞汀大學兒童文學研究碩士。
著有《癡人》、《邊城兒小三》、《超時空友情》、《晉晉的四年仁班》以及《中美五街,今天二十號》;譯有《在我墳上起舞》、《謊話連篇》等書(以上均為小魯文化出版)。
在「都讀Dodoread」的臉書專頁討論兒童、文學、評論之為物,歡迎來逛逛。
《離人》繪者簡介
林俊明
政戰學院美術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從事繪畫創作默默耕耘多年,舉辦多次個展及聯展。
作品藉由「極簡的純粹」透過思考與沉澱,努力實踐創作精神和反映自我心靈的境界,一切唯「心」造!
首次參與本書繪畫創作深感榮幸!
好久沒有看到這麼有意思的故事了!作者巧妙地創造說畫人氓哥,設定他不受拘束充滿野氣卻又觀察入微的特性,再融入真實人物德明和尚、顧閎中、徐鍇和南唐後主李煜,彼此互動與個人感受躍然紙上。從一幅傳世的國畫〈韓熙載夜宴圖〉的構思,引導讀者深入欣賞畫中五種場景、人物視線、個人情感與夜宴氛圍,呈現虛實交替,展現多重宇宙的層次,不斷敲擊讀者的眼和腦。蔡宜容簡直是現代說書人,將故事說得精彩淋漓,闔上書後,故事場景仍歷歷在目,讓人欲罷不能,忍不住大聲叫好(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台灣前瞻閱讀發展協會理事長)。
《離人》作者序
關於離人的眼淚——姑妄序之 蔡宜容
寫作《離人》之前,我在讀「馬奈的眼淚」,傅柯於西元一九七一年的突尼斯講座記錄。傅柯講馬奈的畫,包括〈杜勒斯公園音樂會〉、〈吹笛少年〉、〈草地上的午餐〉等十二幅,其中〈賣啤酒的女侍〉特別讓我掛心。
「你們看到她距畫家很近,距觀者、距我們也很近,她突然看我們這邊,好像她面前突然發生了什麼事,吸引了她的目光。你們看到,她沒有看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說放下啤酒,她在看我們看不到,我們不知道的事情。這個事情發生在這裡,在畫前。另一方面,這幅畫是由一兩個,最多三個人物構成,而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中的一位或兩位……不過,他們在看……他們看見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無從知道,因為畫面被切割了,場景就在這裡,因為他們的目光被吸引過來,這個場景也在我們的視線之外。」
我幾乎相信傅柯說的是〈韓熙載夜宴圖〉。
對我來說,〈韓熙載夜宴圖〉的「謎」人之處不是看畫的順序、畫家的身分,或者畫作完成的朝代,而是韓熙載與賓客們的視線,特別是韓熙載的視線。我老是覺得,他冷眼觀看著我不知道的事情,他的目光所及竟是我看不見的地方。這幅畫把觀者的目光牽制在幾個場景裡,畫中人的視線卻更在春山外?那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於是,我被這幅畫給「謎」住,但凡懸而未決的謎團,畢竟只能靠故事說分明,於是,我心裡有了氓哥兒與他的姐姐們。
《離人》完成之後,我經常想起阿城的〈棋王〉。書裡下鄉插隊的知青心中苦悶,渴望著讀一本書,看一場電影,但這又是圖什麼呢?知青感覺自己隱隱有一種欲望在心裡,說不清楚。「但我大致覺出是關於活著的什麼東西。」這個「什麼東西」與書中人物牽掛的書、電影、象棋有關,然而又不只,所以說不清,因此只能是隱隱的欲望。這團渾沌摀在心裡,圖不了什麼,也圖不出什麼,對日常生活來說根本可有可無,但是,它竟與活著的滋味有關。啊,我隱隱覺得,它是那個「不只」。
書有什麼用?電影有什麼用?象棋有什麼用?閱讀有什麼用?文學有什麼用?無。用。至。極。但是我對它們的用處並無期待,或者應該說,我期待的、渴望的是它們的「不只」。〈棋王〉不只是文革期間的一段故事,它是語言、節奏與人的癡心;「馬奈的眼淚」不只是傅柯的一篇講稿,它跨越時空觸動某個讀者對〈韓熙載夜宴圖〉的解謎欲望。
氓哥兒與他的故事也是如此。這傢伙專幹無用之事,因為他喜歡、他願意、他可以。他畫畫、說畫沒有要幹麼,他就是要讓自己開心,也讓自己不開心,他讀別人的故事,然後讓它們成為自己的故事,然後夾纏不清地說故事……氓哥兒專幹讀者之事,那正是創作之事。
氓哥兒一定會喜歡蘇軾的〈水龍吟〉,我敢打賭。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氓哥兒不可能不喜歡,這首詞裡有他畫畫時需要的場景:長路漫漫,路上有風,遠方有水,水上有下過雨的痕跡……而且不只。這個「不只」就是他說畫時需要的血肉。在這個春色三分的場景裡,滿天楊花飛絮都獨占了,蘇軾偏偏二分給塵土,一分歸流水,蘇軾把春色二一添作三,卻生出「不只」……我打賭氓哥兒就會從這個「不只」鑽縫子,招惹故事。蘇軾第一眼看見「似花非花」的玩意兒,人人都知是楊花,但他偏說不是,呼應首句,一以貫之,必須貫之,因為不是楊花,所以才能是其他的東西――離人的眼淚,而且「不只」,這是氓哥兒的眼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