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字的字義,在《辭海》中,共有十義,一是指書墨;二是指黑色或晦色;三是為燒田;四是為古代五刑之一;五是通「默」字;六是通「冒」字;七是通「纏」字;八是指墨家;九是五尺為墨;十是為姓氏。

刻工細膩的墨條

 (一)秦漢時期

目前現存最早的人造墨,是西元1975年於中國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一座秦代墓中所發現的,而它的出土,也印證中國在秦代以前,就能造墨的推論。

從文獻的記載來說,元陶宗儀在《輟耕錄》一書中,曾言:「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中古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晉時,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夾和為之,所以晉人多用凹心硯者,欲磨墨貯瀋耳。自後有螺子墨,亦墨丸之遺製。唐高麗歲貢松煙墨,用多年老松煙和麋鹿膠造成。至唐末墨工奚超與其子廷珪,自易水渡江,遷居歙州,南唐賜姓李氏,廷珪父子之墨,始集大成然,亦尚用松煙。」

因此在人造墨尚未發明前,先民就曾經利用石墨或生漆,來作為書寫文字的材質,直到魏晉才有類似「墨丸」的人造墨出現,而它是由漆烟和松煤夾雜製成,但使用上,除了需用硯板外,還需依靠研杵的協助,用研杵壓住,方能發墨。

因為年代的久遠,在漢唐以前,只存後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一書,可略窺前人的製墨方法外,其它有關中國早期製墨的著書,則是大多未流傳下來。

(二)唐宋時期

到了唐代,中國已經邁入製作松煙墨的極盛時期,而製墨的產地,也由漢代的扶風、隃糜和延州等地,擴展到易水和潞州一帶,並且延及上黨等地。正是因為這些地區,都有茂密的松林,且品種優良,為唐代的製墨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唐宋之所以製墨業興盛,也緣於兩代文風鼎盛,文人喜好著書有關。在隋唐,因為皇帝的重視,亦已開始大量的抄寫古籍和佛經,而宋代則是用印刷術取代人力的抄寫工作。由於這樣的風氣,確實讓相關的產業,如紙業和墨業等,得到對等的重視,也讓墨工的社會地位提高,甚至可與文人平起平座,且在宋人論墨著書中,亦經常介紹各地墨工的姓氏、生平及事蹟,以表彰他們的貢獻。

墨條

唐末五代,由於戰亂的頻繁,導致北方墨工紛紛南遷,而中國的製墨中心,亦隨之避地到歙州。據晁氏《墨經》的記載,可知歙州在宋代,已聚集眾多的製墨良工。且歙州在宋善和三年(西元1121年),更名為徽州。所以,前人即逐漸將歙州墨工所製的墨品,統稱「徽墨」,並相沿至今。就是因為歙州,製墨名家輩出,做工講究,讓徽墨雄踞天下,超今邁古,在中國的製墨業中,佔據引導的地位。

此外徽墨的發展,到了清朝,是以歙縣、休寧和婺源等三縣為主要的產地。但據《清代名墨談叢》序言,引用乾隆36年(西元1771年)劉大櫆等人所著的《歙縣志》卷六〈食貨志〉中,說:「墨雖獨工于歙,而點烟于婺源,搗制于績溪人之手,歙唯監造精研而已。」可知歙縣的墨工,專門生產質精的良墨。

元代陶宗儀在《輟耕錄》的〈墨〉篇中,曾說:「宋熙豐間,張遇供御墨,用油煙入腦麝、金箔,謂之龍香劑。」又明項元汴《墨錄》的〈松墨〉篇中,亦說:「近世稱徽墨率用桐油烟,既非古法,墨成亦用漆為衣始光。」所以可知宋代年間,中國的墨工雖已開始嘗試用油煙製墨,但就同時期文人所著的相關文獻來說,儘管皆有論及製作油煙墨的方法,但如果仔細分析他們的說明,筆者還是認為油煙墨在宋代,應該尚未普遍。這是因為就他們的描述內容來說,仍是屬特別介紹的性質因為雖然在李孝美的《墨譜》或蘇易簡的《文房四譜》和何薳的《墨記》等書中,已經紀錄相當多種油煙墨的製作技術。然而還是不如沈繼孫的《墨法集要》,來的完備而詳實。也因此,在宋代,前人所用的墨種,依然與唐代相同,是以松煙墨為主。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我們目前可找到較為完整有關松煙墨的製作方法之文獻資料,是由宋代文人所記載的。而較為重要的為李孝美的《墨譜》與晁氏的《墨經》。其餘還有蘇易簡的《文房四譜》〈墨譜〉卷、何薳的《墨記》和儲泳祛的《疑說》〈墨說〉篇等書。而元代雖然國運短暫,但仍有學者著書,譬如陶宗儀的《輟耕錄》〈墨〉卷和陸友的《墨史》等著作的傳世。

李孝美的《墨譜》,亦稱《墨苑》或《墨譜法式》。而此書共分三卷,21篇。上卷八圖八說,有採松、造窯、發火、取煤、和製、入灰、出灰和磨試等八圖,每圖也皆附有解說。中卷記述名製墨家16人的墨式,並附有所製墨樣的拓片。而下卷介紹製墨的方法,共20條。依原序(為馬涓所作)的記載作推論,此書應完成於西元1095年11月之前。又依此書的內容,應早於晁氏《墨經》的成書之時。

此外,在前序中,自言:「予平生無所好顧,獨好墨,聞人有善墨,求觀之,不遠千里。凡得古墨近百品,森然如斷圭破璧,膚理堅瘦,擊之有聲,試之其光如漆。念世人不能盡見,其久而遂不傳也,乃存其形製而書工之姓名於其上。又嘗親至魯山,從灶工、野人講,問為墨之法,如伐松、取煤、品膠、用藥、揉劑、入灰之類,纖悉畢具,有言所不能載者,則見之圖畫。」可見他主要是因個人的嗜好,而寫下此書的。

晁氏的《墨經》,共分十九篇,分別記載前人對松煙原料的評斷經驗,或種種製墨的過程及試用的心得。此外,亦由他開始,略將製墨方法與用墨方法的因果關係,加以統合,並略加陳述。而此作晁氏亦有學者明確指出,是由「晁季一」或「晁貫之」所著。因此人名可見於宋代何薳《墨記》之所記載的製墨人名中,但何薳並未明確指出此書為他所著。

墨條

而在元代陸友的《墨史》中,則說明更為明確,其言:「晁貫之,字季一,性無他嗜,獨見墨丸,喜動眉宇,其所製銘曰晁季一寄寂軒造者,不減潘陳,其兄說:『之字以道深於名理,尤喜造墨。』著《墨經》三卷,論產松之地,烟煤製造之法及古墨工知名者,凡三篇。」而陸氏的解說,與我們現今所見的《墨經》,極為吻合,但以這樣的文獻推論,來證明《墨經》的作者,即是晁貫之,似乎仍嫌過於武斷。也因此,筆者仍稱此書為晁氏所著。

(三)明清時期

到了明代初年,油煙墨的製作,比起宋代來說,應該是更趨於完備,但製作的地點,似乎仍然侷限於江南等地。且使用的情況,直到明代末年,也應該尚未普及。當然,造成此現象的主因,即與當時製作油煙墨的成本,高於松煙墨有關。

從《墨法集要》的序文中,我們知道孫氏為吳郡人(吳郡在隋唐以後,改名為蘇州),而中國桐油的產地,主要是在秦嶺及長江流域一帶。又這些地區,因土地肥沃,平原遼闊,適合種植各類植物性油煙的原料,自然而然,也成為中國植物性油煙墨的主要生產地點。雖然沈繼孫在明朝初年已完成《墨法集要》一書,但此書的出現,也只能象徵明代初期,在中國的江南地區,已經相當盛行製造油煙墨的證據。因在明末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一書中,曾提到:「凡墨,燒煙凝質而為之。取桐油、清油、豬油煙為者居十之一,取松煙為者居十之九。」又說:「其尋常用墨,則先將松樹流去膠香,然後伐木。」其所謂的「尋常用墨」,正是指松煙墨。而此書成於明思宗崇禎十年(西元1637年)。所以,在明末,較常被人們使用的墨種,應該還是松煙墨而非油煙墨。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又為何製作油煙墨的成本,會高於松煙墨,這是因為油煙在取得上,比起松煙來說,更為緩慢費時,且在原料的消耗上,也比松煙更多。明高濂在《遵生八牋》的〈論墨〉中,曾說:「高子曰:『古之尚墨,若徐鉉墨,名月團,價值三萬。』」而項元汴在《墨錄》的〈朱萬初墨〉中,亦提到:「宋徽宗嘗以蘇合油,溲煙為墨。至金章宗購之,一兩墨價黃金一斤,欲倣為之不能,此謂墨可。」可見植物性蘇合油煙墨的昂貴,非一般市井小民所能用之。也因此,當製作墨種所需要的成本越高時,自然價格也就越為昂貴,影響所及,也就造成使用人口的稀少。

造成植物性油煙墨較松煙墨昂貴,當與油料的成本有關,據《墨法集要》所述:「每桐油一百兩,得煙八兩,此為至能。」可知以油取煙,在油料的消耗上,是相當可觀的。而這樣的現象,在目前日本古梅園所製的固態墨,亦可見到。幾乎高價位的固態墨,都是用植物性油煙所製,且價格之高,非我們一般人可以接受。所以,我們現在所用的「油煙墨」,其實絕大部分是用礦物性油煙所製。

松煙墨的製作情況,到了清朝卻是岌岌可危。這是因為當時的墨工,幾乎是以生產利潤較高的油煙墨為主,而讓松煙墨的製作水準,更加的滑落。

清朝大臣將沈氏《墨法集要》收編於《四庫全書》的理由中,曾提到:「古墨皆松煙,南唐李廷珪始兼用桐油,後楊振、陳道真諸家,皆述其法,元明以來,松煙之製漸亡,惟是法獨傳。」此題於清高宗乾隆四十三年二月(西元1778年)。而這段話的意思,是指製作松煙墨的墨工,越來越少,且只剩製作方法被流傳。所以,才會有「松煙之製漸亡,惟是法獨傳」的認知。又清朝光緒年間,謝崧岱的《論墨絕句詩》一書中,更將松煙墨的遭遇,如此的描述。他說:「松煤、松煙,人多混而為一,並有誤認。竈然松柴,釜底所挂者,尤非按《墨譜》,古法係採松木製窯內燒枯,殆如後世作木炭法,故曰松煤。余曾為之,未合法不適用。然古人松煤,自必適用,何可以?後世未合法者概之也。」可見到了清末,連松煤的取得方法,都與燒炭相近,也難怪難以適用。所以,從他們的描述,我們可以更加了解,松煙墨的製作,到了清代,已經是接近於乏人問津的窘境,當然也就更難以受到文人的青睞,而終趨沒落。

此外,清朝的文人之間,也興起委託名家製墨的風氣。因為就當時整體製墨的動機來說,是可分成「文人自怡」、「好事精鑒」和「市齋名世」等三類。而曾經自行訂製者,如劉庸(西元1720~1804年)、楊沂孫(西元1812~1881年)和趙之謙(西元1829~1884年)等人皆是。而「文人自怡」的風氣,也正好說明文人的財力雄厚和對墨品的重視程度。因此,在明清時期,能夠經常使用油煙墨的人士,應該還是屬於中上階層,而松煙墨在一般民間的使用機會,仍然偏高。

中國明代雖也是製墨的盛世,且不乏製墨名家,但能繼晁氏之後,可將古代製墨技術完整記載者,首推明初沈繼孫的《墨法集要》。而他的貢獻,正是將宋元以來,江南地區長期生產油煙墨的經驗,加以彙編而成,而讓油煙墨的製作技術,得以流傳開來。

墨條

沈氏為明洪武年間吳郡(蘇州)人,所著的《墨法集要》,成於西元1398年,全書共一卷,詳實記載有關油煙墨的製作方法及過程,並將製墨方法,細分為二十道工序,又加入「印脫」形制與用法的說明,且於各篇之旁,附有圖文解說。而他的貢獻,亦如將此書編入《四庫全書》之校對大臣所說的:「此書由浸油,以至試墨,敘次詳核,各有條理,班班然古法俱存,亦可謂深于茲事矣!世傳晁氏《墨經》,其說太略,而明以來,方氏、程氏諸譜,又斤斤惟花紋模式是矜,不若是書之縷析造法,切于實用,錄而傳之,是亦利用之一端,非他雜家技術徒為戲玩者比也。」可見沈氏的成就。

而他在序文中,自題:「余錄墨法即成,客有見者曰:『舊傳《墨譜》、《墨苑》、《墨經》之類者多矣,又何用錄耶!』余曰:『《墨譜》諸家,皆雜取墨工之言,非身歷手試,文具而已,不足憑也,聊舉其一,以明之。李廷珪之墨,至宣和間,黃金可得,而李墨不可得矣。如此其方秘密,世無知者。譜乃妄撰之,用數藥煮汁、鎔魚膠、和松煤為之,大可笑也,果可信而可從乎。余初製墨時,諸方並試之,用藥越多,而墨愈下。其後受教於三衢之墨師,乃並去藥,惟膠煙細和熟杵之墨成,色黑而光,所為如小兒目睛也。』」可知他著書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將一些以訛傳訛的製作技術,透過他的試作經驗,加以釐清。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除了沈氏的《墨法集要》外,在明代還有麻三衡《墨志》和方瑞生的《墨海》等作刊行。而清代亦有謝崧岱的《南學製墨劄記》和《論墨絕句詩》以及光緒會典的《內務府墨作則例》等三書的問世。

麻三衡,字孟璿,宣城人,亦善於製墨。而他是將歷代製墨的觀點,分成幾個部分,加以論述,而與製墨有關的,為〈煙品第三〉、〈治膠第四〉和〈和製第五〉等三卷。此外,歷代撰寫製墨方法的文人中,以他的文筆最好,但也最不易解讀。

方瑞生,字澹玄,新安人,是當時名士袁中道的弟子,早年曾應舉子業,後酷愛製墨而棄去。此書共分九卷,附錄一卷,而與製墨有關的,即為第四卷的〈說墨合〉。

謝崧岱,安徽人,於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年)北京琉璃廠創辦一得閣墨汁廠,其所著《南學製墨劄記》完成於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此書可分七篇,計有〈取煙〉、〈和膠〉、〈去渣〉、〈收缾〉、〈入盒〉、〈入麝〉和〈成條〉等篇。

而謝氏的《論墨絕句詩》則是在光緒十九年(西元1893年)時所著,而內容上,就其論述的重點,可分十六條,計有〈論製墨古法製字本義〉、〈論旁證〉、〈論松煤油煙興廢優劣〉、〈論松香煙〉、〈論桐油松脂優劣真偽〉、〈論桐松合製〉、〈論鐙油煙〉、〈論作法〉、〈論膠法〉、〈論墨盒〉、〈論用法〉、〈論光色及膠光〉、〈論入麝〉、〈論奚李〉、〈論程方〉和〈論須讀書〉等。而他對各種油煙的品斷,又較前書,更具個人觀點,且對墨盒的用法,多有闡述。

《內務府墨作則例》為光緒會典事例,共分1199卷。而此卷記載了有關「硃墨」、「獨草墨」、「三草墨」和「搨墨刻三草墨」等墨之製造方法。此外,又記錄了依照南匠徽墨法所作的「獨草墨」和「墨糙墨」,及懋勤殿所交出的「改造黑墨」和按照《墨法集要》內開載所成的「造黑墨」等四種墨之製作方法。

除上述有關製墨技術的文獻外,明清的墨工,也盛行將生產的墨品,轉刻於木刻版中,並當成商品目錄,加以推廣。而屬於這類的著作,則有明代程君房的《墨苑》、方于魯的《墨譜》、方澹玄的《墨海》和清代汪進聖的《鑒古齋墨藪》等。

(四)民國以後

直到清末民初時,由於民生的凋敝,必須將大量的桐油外銷,以賺取外匯,而讓原本製作植物性油煙墨的原料短缺,導致須進口礦物性油煙來充當製墨的碳料。

以俗稱的「西煙」或「碳素」,來取代舊昔慣用的植物性油煙。在于非闇的《中國畫顏色的研究》一書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他說:「光復前,由於軍國主義的侵略,漆和桐油(製墨炱原料)大量出口,同時又輸入了美國的「氣煙」代替國產的一切煙炱。它的成分是含炭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色度勝於一切煙炱。1880年以後,製墨家漸漸使用它。這種墨宜於在生紙上畫寫意畫,如在熟紙或絹上工細勾染,容易滲暈。」但這樣的改變,卻也讓油煙墨的價格普及起來。

這種從石油中所取得的碳料,在原料的成本上,比起植物性油煙更為低廉,且品質優良。因此,廣為近代墨工所使用。也因為墨工在碳料的取得成本上,可以降低,反而促成「油煙墨」,變為大眾所常用的墨種。

到了民國以後,有關論墨的書籍,轉以藏墨為主要的撰述內容,例如吳隱的《知白齋墨譜》、袁勵準的《中舟藏墨錄》及張子高、張絅伯和尹潤生三人和著的《四家藏墨圖錄》等書。而這些書籍中,也都附有精美的墨樣。所以,從以上這些論墨文獻的傳世,可想見前人對於墨品的重視和喜好的程度。

由於液態墨的使用上,有著極為方便的優勢,造成台灣現代的年輕水墨畫家,願意使用固態墨的動力,每況日下。同樣的,也由於市場的萎縮,導致台灣製作固態墨的廠商,屈指可數,實著令人惋惜。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墨色的真相》電子書發行中,按下下方圖片即可購買或試讀。

墨色的真相

 優質藝術好書推薦:

【如何寫行書:破解行書筆法與筆順】侯吉諒著  木馬文化出版

【侯吉諒書法講堂:(一)筆法與漢字結構分析(二)筆墨紙硯帖】侯吉諒著  聯經出版社出版

【如何寫楷書:破解「九成宮」】侯吉諒著  木馬文化出版

【絕色:故宮法書精粹導讀:晉唐篇】李秀華著  雄獅圖書出版

【醉白:故宮法書精粹導讀:宋代篇】李秀華著  雄獅圖書出版

 延伸閱讀:

梁震明水墨創作介紹-值得推薦的台灣當代水墨藝術家

文房四寶 墨的製作原料種類介紹

作畫習慣對墨色表現的影響

毛筆使用的介紹與說明

繪畫用膠的選擇-各種水性繪畫用膠質黏性的介紹

用墨常識-墨與黑的材質特性在碳粒特質的介紹

墨汁的成分與製作方法

墨條的成分與製作方法

說紙 書畫用紙相關名詞介紹

梁震明粉絲專頁連結

 

arrow
arrow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