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筆者試用另類的水墨材料「鍋底黑」、「桐油黑」、「燈草黑」、「陳皮黑」、「食用檳榔黑」和「燃煤黑」等六種黑色顏料來說,只有「桐油黑」的黑色碳粒,即是明顯屬於深黑有光澤的碳粒,而其餘的,皆是灰黑而無光澤的碳粒(這是因為桐油黑含有較多的油脂成分之緣故)。
這六種黑色顏料僅桐油黑深黑有光澤,而鍋底黑與燈草黑因碳粒聚集成細塊,故無陳皮黑等有細微碳粒附著於玻璃瓶壁的情況,因而拍攝後略感深黑。
鍋底黑之原料來源以各種易燃之植物枝葉為主,且取得環境亦較複雜,故其雜質最多,須漂淨處理才能使用。而桐油須以燈草引燃,燈草可直接點火悶燒,至於陳皮、食用檳榔及燃煤,筆者則是用燒杯隔熱乾燒,並再研磨以取得其黑碳。
這六種黑色顏料塗抹於生宣的色調效果,以桐油黑最黑,燃煤黑最淡,但這樣的結果,亦與其所含碳粒是否能完整黏附於紙面,不易抹去有關。即是因為桐油黑的多數碳粒均能牢固的附著紙面上,而其餘者皆因粗碳掉落或細碳佔有率過低,故僅顯現其細碳的效果。此外這樣的情況亦顯示桐油黑是這六種黑色顏料中細碳佔有率最高者。
鍋底黑
收集附著於煮水用鍋底的黑煙。加膠後,可直接繪於紙上,與膠的關係良好。肉眼觀察紙面,只有些許較粗的碳粒。而整體色調,是偏咖啡色系,可與油煙墨相容。
桐油黑
收集地為台灣美濃製作油傘的店內購得。用燈草引燃並收集飄起的黑煙。加膠後,可直接繪於紙上,與膠的關係良好。肉眼觀察紙面,只有些許較粗的碳粒,最黑的色調,沒有肉眼可分辨的碳粒。而整體的色調,是偏藍色系,可與松煙墨相容。
燈草黑
在台灣,可至中藥店購得,為早年點燈用的燈蕊。可直接點燃悶燒後,再加以研磨。加膠後,可直接繪於紙上,與膠的關係尚可。肉眼觀察紙面,仍有許多較粗的碳粒,且不易畫黑,乾後,也可用手抹掉。而整體的色調,是偏咖啡色系,可與油煙墨相容。
陳皮黑
即為風乾的橘皮,於中藥店購得。經由燒杯內直接乾燒再研磨。加膠後,可直接繪於紙上,與膠的關係尚可。肉眼觀察紙面,仍有許多較粗的碳粒,可以畫黑,且乾後最黑的部分,甚為穩定,不會被手抹掉。而整體的色調,是偏咖啡色系,可與油煙墨相容。
食用檳榔黑
即是一般的食用檳榔。曬乾後於燒杯內直接乾燒再研磨。加膠後,難以繪於紙上,與膠的關係不良。肉眼觀察紙面,有許多較粗的碳粒,且無法畫黑,又乾後最黑的部分,都可用手拭去。而整體的色調,是偏黑灰色系,不過色感單薄。
燃煤黑
為蒸氣火車用的固態煤炭,收集地為台灣阿里山奮起湖車站旁拾獲。經由燒杯內直接乾燒再研磨。加膠後,與膠的關係不良,難以繪於紙上。肉眼觀察紙面,有很多粗的碳粒,但可畫黑,且乾後最黑的部分,不會被手抹掉。而整體的色調,是偏藍色,不過色感單薄。
至於,就色調的變化來說,是以「桐油黑」和「鍋底黑」的色調變化最佳,其次為「燈草黑」和「陳皮黑」,最差的為「燃煤黑」和「食用檳榔黑」。
這種變化與黑色顏料中,所含碳粒的粗細度和佔有比率,有些關聯。以粗細度來說,「桐油黑」的多數碳粒之粗細比例,最為適合用於宣紙上,而「食用檳榔黑」和「燃煤黑」,則含有較多粗的碳粒,又只有少部分較細,便會因為過粗的,難以附著於紙面,而過細的,又無法呈現應有的色調,而喪失色調的變化。以佔有比來說,「燈草黑」和「陳皮黑」的色調,亦有厚實的效果,但碳粒的粗細佔有比,差距過大,而使得整體色調,陷於混亂的感覺。所以,只有「桐油黑」和「鍋底黑」的碳粒粗細度和佔有比,最為理想,但相對來說,「桐油黑」更為細小均勻,也易於線條的表現。
不過,雖然筆者自行製造這些黑色顏料,但除了少數,如「桐油黑」和「鍋底黑」之外,其餘的,都是幾乎無法用於宣紙上。原因出在,這些顏料所含的碳粒,同樣都是屬於極為粗大的顆粒,難以黏附於紙面的緣故。雖然挫折感強烈,但將材質回歸到最初的原始狀態,卻也讓筆者更加明白,材質的特性對使用者的影響。
黑色顏料的製作,對創作者而言,是件苦差事,難免會消磨許多時間,於材質製作的問題上,就算辛苦的作出來,也無心創作。這是因為要將原料燒到足夠的份量,以供繪畫的使用,就要花上許多的精力,而且燒煙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難聞的氣味,令人無法消受。所以,自製黑色顏料,可謂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也難怪很少有畫家願意去嘗試。
雖然「鍋底黑」的色調變化,是較其它的黑色顏料為佳,但如果再與「鐵齋翁」相比,則是又略為遜色些。所以,材質之間的相互比較,當然有助於我們認識它們之間的不同,但也會容易產生過於主觀的定論,而忽略這種的比較方法,也會產生不同的問題。
《墨色的真相》電子書發行中,按下下方圖片即可購買或試讀。
優質藝術好書推薦:
【侯吉諒書法講堂:(一)筆法與漢字結構分析(二)筆墨紙硯帖】侯吉諒著 聯經出版社出版
延伸閱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