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墨還是黑,其最基本的組成物質,即是碳。又碳的同元素,不同形狀的物質,可分為無定形碳、活性碳、金剛石和石墨等四種。而只要是非晶質之碳的單體,如石炭、焦炭、木炭、骨炭、煤氣炭和油煙等,皆是由無定形碳所構成。因此被當作黑色顏料之色素炭黑,也就是屬於無定型碳的一種。

墨與黑 Large.jpeg

又為何製墨作黑的原料中,會以碳粒作為構成其色彩的元素?這是因為碳粒本身的化學性質,極為穩定,在常溫下,除了氟以外,是不受任何元素及化合物的影響而褪色。所以用碳粒構成的顏色,能夠保存千年,依舊黝黑如初。

彩雲堂

雖然碳粒的色彩,極為穩定,但我們製墨作黑所用的黑碳炭素,也會容易與其它元素,相互結合,造成彼此之間在質感、亮感和反射光的差異。

因為碳粒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雜質,當組成物質不同時,就會產生了不盡相同的質感,例如燈草是屬於草本植物,所以所獲得的燈草黑,是呈現蓬鬆的質感。不過質感的突顯,也會受到碳粒粗細的影響,而有感受強度的差別。

基本上,碳粒越粗,則質感的呈現,越是明顯。也因此因為墨廠製墨時,多數選擇細碳比極高的炭黑。所以在質感的呈現上,較無差別。但黑色顏料對碳粒粗細的要求,並不苛求。因此可保留較多原本屬於各自不同的碳粒質感。

碳料的組成物質之不同,也會影響亮感的呈現。就自製黑色顏料的經驗中,發現桐油黑和藥用檳榔黑在未加膠之前,即是屬於光亮的顆粒,而石榴黑、燈草黑和陳皮黑等,就與松煙一樣。所以碳粒的亮感之強弱,也應該與碳料所含油脂的多寡有關。

本來碳粒是會吸收所有的有色光。所以我們會認為是黑色。可是實際上,我們發現墨與黑色顏料一樣,雖然看起來,都是屬於黑色的色調,但依然會出現偏紫光或藍光等其它的有色光。

嚴格來說,如果是純粹的碳粒,且不含任何雜質,則它本身即是反射淡藍光,但還是會受到碳粒直徑的大小、存在的形狀及混雜的有色物質之不同,造成彼此所反射的有色光,仍有些許的差異。

清乾隆雙龍硯御墨

就個人使用經驗來說,是認為碳粒越粗,反射藍光的機會就越高。例如雖然自製的桐油黑,是所有自製的黑色顏料中,屬於細碳最多的顏料,但畫在宣紙上,還是反射藍光,可見還是不夠細緻。

就其它學者的研究報告來說,松煙墨之單一碳粒的粗細,約為油煙的四倍大。所以也容易反射藍光,而現代的製墨工匠,也會利用碳粒較粗,偏藍光的特性,選擇較粗的礦物性油煙,來當作松煙墨的碳料來源,而製作出我們所謂的松煙墨。

此外據筆者製黑的經驗來說,如果取碳的原料,本身是屬於有色的物質,則取得的碳粒中,多少會保留其原先的色彩。例如藥用檳榔,因為其本身含有大量的紅色物質。所以用其製成的墨條,所畫出的墨色,就會偏向紅色的色調。

假設我們透過高倍顯微鏡觀察,可以了解,墨裡所含的碳粒,是藉由彼此緊密的程度,來讓我們的肉眼,分辨出墨色的深淺變化,越黑則代表碳粒的密度越高,越淡則反之。而單一碳粒的黑度,也會因體積大小的差別,造成越粗則黑度越黑,越細則越淡的情況。

可是若就紙面的效果來分析,因為同面積所能附著的碳粒有限,會造成粗的碳粒,彼此緊密的程度較差,空隙距離較遠,而讓我們在視覺上,會誤以為比細的不黑。

而上述最明顯的例子,就好比石綠來說,在未使用前的觀察,即是頭綠比四綠的色調深,但我們會先塗上四綠後,才會再疊上頭綠。正是因為四綠的顆粒較細,能塗抹均勻,最後再用較粗的頭綠,來強化色彩鮮明度。所以如果我們先用濃墨,將紙張的纖維填滿,再將黑色顏料疊於上方,也就可察覺到黑色顏料的黑度,絕對比墨來的更黑。

就文獻資料來說,前人使用黑色顏料的方法,可分下列三種,一是直接使用。如烏賊黑和生漆黑等。二是先用墨打底,再疊上黑色顏料。如鍋底黑、油煙黑和煙煤黑等。三是剛好相反。就是因為墨與黑色顏料的材質特性,相似於四綠和頭綠的關係,也因此多用在畫鳥獸人物毛髮上。

當然碳粒的粗細度,也會對我們使用毛筆的方法,產生影響。原則上,碳粒越細,越能減少筆尖與紙面的摩擦力,也就不會產生飛白的情況,而碳粒越粗,就越難完整的附著於紙面上。所以這也就是為何我們在使用黑色顏料的方法上,大多是以接近平塗的方式加以完成的緣故。

碳粒的粗細度,也會對畫面的質感,產生影響。例如用黑色顏料所完成的作品,在畫面的質感上,是遠不如墨般的細緻,且碳粒越粗,也會無法附著於較為光滑的紙類上。

廣興紙寮

日本膠彩畫或西歐水彩畫,所使用的紙張,皆比宣紙來的厚重,且紙張表面,也較粗糙,就是因它們的生產目的,是偏重繪畫的考量,而非書寫。所以他們所使用的紙類,能涵蓋的色料粗細,就比宣紙更有空間。

換言之,雖然說黑色顏料的色調黑度,是高於墨,可是水墨畫家,大多採用較為光滑且薄韌的紙類,故碳粒較粗的黑色顏料,是難以用於宣紙上,也因此前人所製的墨條,在黑度的表現上,是有先天的限制。

清華翼輪在《畫說》中,曾說:「墨既不能得宋墨,明時程君房、方于魯間亦有之,國初曹素功佳者尚可用。此數人墨,如得真品,用之雖極佳,自有精采,且能分五色,濃淡相間,層出不窮,若時肆中墨,祇可作一濃一澹,多擦則有灰色可厭!觀於梅道人墨法,可知用墨不可不佳。」而此肆中墨的墨色癥結,便是與墨中所含碳粒的粗細程度,涵蓋的範圍及之間的佔有比有關。

其實當墨中所含碳粒越細時,所能調出的淡墨,就可以越淡。而當墨中所含碳粒越粗時,所能畫出的濃墨,就可以越黑。又當墨中所含碳粒的粗細範圍越廣時,則所能表現的墨色變化,就越為豐富。而當墨中所含碳粒的粗細範圍,越是集中時,則所能表現的墨色變化,就越為有限。

宋崔白雙喜圖 .jpeg

當墨中所含細的碳粒,佔有率越高時,所能表現的淡墨層次,就會越多。而當墨中所含粗的碳粒,佔有率越低時,所能表現的濃墨層次,也就會越少。所以華翼輪在肆中所購得的新墨,應該是屬於粗的碳粒較多,且碳粒粗細的程度,是差距極大的墨品。

又他所描述的情形,與個人所使用過的黑色顏料,在色調的變化或層次上,是十分雷同的。正是因其所含的碳粒,較缺乏如墨般細小顆粒,或是不足所導致的。所以歸納來說,因黑色顏料所含細的碳粒較少,故色調的變化上,是不如墨來的豐富,而松煙墨的淡墨層次,也會不如油煙墨來的好。同樣的黑色顏料所含粗的碳粒較多,故畫面的質感上,也會比墨來的粗糙,而松煙墨亦比油煙墨來的粗糙些。

故此真正適合水墨畫用墨,應該是必須要有許多不同粗細的碳粒,且範圍越廣,佔有比越是平均,越為理想。因為所能表現的墨色層次與濃淡的差異,就越豐富自然,越利於創作者的使用。因此墨汁的製造廠商,便是善用不同粗細的碳粒之佔有比,來製造不同材質特性的墨品,且受到碳粒粗細的左右,也必須採用不同的膠性及膠量,才能解決使用上的問題。

六種黑色顏料

另外就學者的研究報告來說,也都有明確的證據顯示,松煙墨所含碳粒的粗細範圍較油煙墨為廣。所以就墨色的變化而言,反而是松煙墨較適合於繪畫的使用,尤其在處理墨色的對比與濃墨的層次上,具有較多的優勢,故日本畫家習慣用青墨作畫,是有其道理的。

膠質用於繪畫上,最重要的功能,是任何顏料的色料,都必須透過膠質的作用,來附著於欲依附的物質上,當然墨與黑色顏料也不例外。例如百草霜與烏賊黑的黑色粉末,因本身不含膠質,所以必然會自然掉落。

此外膠質還有四項重要的功能,一是因為碳粒的分子,比重小於水的關係。所以必須藉由膠質的黏性,讓碳粒之間,得以緊密的靠攏,也才能被水稀釋。

二是煙裡的碳粒,是呈分散的狀態,必須利用膠質的黏性,使其凝結,方能作成墨條的形狀。前人製墨的碳膠比例,多為二比一的關係,也就是說如用二兩的碳,就須用一兩的膠水,可見墨條的定型,膠質佔有關鍵的因素。

三是膠質具有潤滑的作用,能夠降低碳粒、筆毛和紙張三者之間的摩擦力。這是因為膠質是具有黏性的半透明物質,且遇水時,會產生滑潤的作用。

四是能使墨色在絹紙上,顯現鮮豔的光澤感與透明感。雖然前人對墨中的含膠量,是有所控制的,但如果沒有膠質的協助,墨的光澤感,也會略顯遜色。也因此膠質的作用,不僅與製作的層面有關,也與使用的方法,脣齒相依。

明文徵明書前後赤壁賦 .jpeg

膠料的選擇種類,對於我們使用材質的影響,主要在於膠性的強弱。因為首先會牽涉到碳粒附著的時間,而植物膠的黏性,不如動物膠來的長久,容易受到外在因素,而喪失黏性。

膠性的強弱,也會對墨質的硬軟,造成影響。當膠性越強,則可讓墨裡的碳粒,緊密的程度,變得更好,也就能讓磨出的墨液中,所含碳粒的粗細度,較易均勻細緻。

當然膠料的不同,也攸關於我們的用墨方法。就試用各種墨汁的經驗中發現,如果所含粗碳較多時,則往往其所選用的膠料,是屬於黏性較強的膠類,例如化學膠,而且是必須適當的調水後,才能使用。

膠質的黏性,也會影響我們的用筆速度。例如過於黏稠的膠質,就會使筆尖變鈍,而無法表現出極為細膩的線條來。另外膠性的強弱,亦會對色調的層次,造成影響。當膠質的黏性夠強時,則能讓第一次下筆的墨色,牢固的附著在紙面上,而不易被再次下筆之筆中的水分,溶解開來,也就不會使得原本上下層關係的碳粒,又因為膠質的溶解,而自然混合,並失去應有的重疊效果。

宋馬麟靜聽松風圖 .jpeg

又如果我們的用法,是將兩種墨汁相互混合,尤其是將不同廠商所製的墨品加以混合的話,則就必須留意兩者所含膠質的種類,是否相近,否則也會有凝結成塊狀的問題產生。

當然不同的膠料,也有乾掉後,是否能再次遇水,還具有黏性的差異。通常墨條的墨液,乾掉後,再加水,只會變成墨渣,但墨汁則沒有這樣的問題出現。

根據個人試用的經驗,發現墨汁出現白光的機會,是遠遠的多於墨條。而這種白光的現象,其實是由膠質的反色光所造成的。

會造成墨色中,有紫光、黑光、青光和白光之間的差別,就個人的理解,是認為紫光、黑光和青光,與所含碳粒的粗細有關。當墨色中反射出紫光時,則是代表所含碳粒最細,而青光則是最粗。至於白光,其實是膠光,只有在墨中,所含膠量過多時,才會出現。此外紫光為上的說法,也是由宋代晁氏首先提出的,而後代則是繼續沿用這樣的說法。

可是在宋代,是以生產松煙墨為主的年代,而大部分的松煙墨,是屬於偏青光的墨色。也因此晁氏的說法,似乎是與現實不符,且個人試用的墨品中,也很難找到可稱為紫光的墨品來。

唐顏真卿祭姪文稿 .jpeg

不過當個人將油煙墨和松煙墨相互研磨時,竟產生出如紫光般的墨色來。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是因為油煙墨的墨色是屬於紅光類的咖啡色光,而松煙墨是屬於偏藍光類的青色光。又當這兩種墨相互研磨時,就會出現色光混和的現象,而變成前人所謂的紫光。所以晁氏所說的紫光,應該是屬於含細碳比例較多的松煙墨。

墨汁雖然是以液體的狀態加以保存,但在墨品的濃度上,依然有所不同的,依開明所製墨品的濃度來看,墨乃寶是屬高級濃墨,玄龍、玄華與墨之華為濃墨、玲瓏及青墨為濃液墨;而祥碩堂的墨祥屬超濃墨,又墨之舞屬濃墨。可見墨汁的廠商,在所製墨品的濃度上,是有意作區分的。

此外濃度越高者,往往價格也較為偏貴。而就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當墨汁的濃度越高時,則所用的膠質,黏性就越強,但其墨色的黑度,也是最高,膠質的反光,也是最強。

雖然墨汁的濃度,也與所含的水分多寡有關,但就個人的感覺來說,製作濃度越高的墨品,在所選擇的膠料上,會比濃度低的墨品,來的更為黏稠許多。也就是說墨汁的廠商,會選擇不同的膠料,來製作濃度不同的墨品。

由於傳統製墨的觀念中,認為藥物的添加,不宜過多,否則會有損傷墨色的問題發生。而且經過學者的檢驗證明,多數墨條所含碳元素的比重,是佔成品的99.5%。所以藥物所能影響的層面,應該非常的有限。

「螭珮」御墨 .jpeg

前人將墨製成固體的長條狀,是為了確保墨中所含膠性的穩定度,而墨汁為求使用的便捷,加水製成,但因為這樣的考量,必須添加防腐劑,以求膠質不受水中細菌的影響而發臭。

因為依照學者對墨汁所作的PH值檢定報告看來,幾乎所有檢驗的墨品,皆含有酸性反應。而如果酸性過強,就會導致紙張的植物纖維,較易脆化,而讓作品的保存年限縮短。

大多會從字跡的外輪廓上,也就是墨跡與紙白的交接處,開始脆化。這是因防腐劑的分子,比碳粒更細的緣故。不過這種的脆化速度,至少必須等到數年以上的時間,或是在作品重新裝裱時,才會被我們有所察覺。

又乾燥防止劑的使用,雖然主要的添加目的,是為了放慢膠質的凝結速度,好讓墨汁持續保濕,但也會使得紙上的墨跡,所含的膠質不夠牢靠,容易遇水而再次暈開。所以畫完的作品,必須等上七天的時間,才能裝裱小托。

在現代的製墨原料中,也會加入染料,就筆者試用染料的經驗來說,若加膠使用,則乾後遇水,依然會非常容易再次擴散,且沾色用的羊毫筆,幾乎很難用清水洗淨。可見染料的顆粒細度,絕對比油煙墨更細。

至於材質的製作目的或是生產的用途,對於我們使用者的影響,主要可分為三個層面。

一是在構成的材質特性上。大致來說,如果我們作畫是用墨汁時,往往會選擇日本所製的油煙墨來用,而我們之所以會採用的原因,是源於傳統認知的主觀判斷,就如同日本畫家會選擇青墨的道理相同。

明沈周策杖圖01 .jpeg

可是這些原本屬於油煙墨的墨汁,在研發的考量上,卻不見得是針對我們的使用須求,來加以製作的。而當為了方便書法的使用,也往往會讓墨品的材質特性,具有碳細膠多的特點。

但是這樣的特點,運用於繪畫上,就會造成一些問題。因為縱然碳細膠多,是可增加運筆的速度,但紙張的植物纖維,在吸收墨水的過程中,是有時間性的。也因此當我們的筆尖,滑過紙面的速度過快時,就會讓碳粒無法滲入到植物纖維的深處,而讓線條的墨色,變得單薄。

又如果我們是用易暈的宣紙作畫,則可想見在下筆的瞬間,絕對比在生棉紙上,增快許多。當然也必然影響我們在描繪物像的線條上,往往缺少沉穩厚重之感。所以說雖然有好的材料,不盡然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但如果畫家不夠了解自我使用的材料特性,或是優缺點,那麼要畫出好的作品,更是緣木求魚。

二是在材質的使用方向上。如果說材質的製作目的,影響了材質的特性,那麼材質的特性,也同樣會影響創作者在使用材質的方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熟紙中的礬紙,絕對無法表現出生紙中的宣紙之墨色變化。硬毫筆中的狼毫筆,也絕對無法展現出軟毫筆中的羊毫筆之線條特性。而黑色顏料中的鍋底黑,也絕對無法呈現出墨條中的油煙墨之墨色層次。所以就是因為有如此這般的差別性,也就促使創作者必須面對材質的不同屬性,並與材質作某些層面的妥協。

元吳鎮洞庭漁隱01 .jpeg

因為墨的材質特性,是受到書法藝術的影響,而具有碳細的特性,是適合表現各種線條的,是適合透過筆意來呈現畫家的創作意圖的,是適合表現各種的色調層次的,也是適合表現細膩畫質的。所以當我們在使用墨時,也就不能不考慮自我使用材料的特點來進行操作。

三是在畫家的創作觀念上。如果說材質的生產目的,影響了生產者的製作方法及觀念,那麼材質的特性,同樣也會影響創作者的風格走向,甚至是對於作品的要求,也都會有連帶的影響。

材質的製作目的,對於畫家的創作內容之影響,是更為無形且深遠的,且在前人的用黑用墨的觀念中,是最能相互的驗證。例如「善書必能善畫,善畫必能善書」的觀念,被歷代的畫家們所依循。而其所隱藏的意義,也正如其意的暗示著兩者在使用材料上有其共通特質。

如果墨的生產目的,是以書寫用途為主的話,則我們對墨性的要求,也就不能用繪畫的標準,來加以要求,因為這樣會失去應有的客觀性。所以材質的優劣,不在於材質的本身,而是在於畫家的運用,是否得宜,是否合乎材質的特性而決定的。也因此雖然墨中所含碳粒的特性,是較不具有個別的差異性,但又因墨所含的碳粒,都是極為細小,所能調出的墨色,又極具變化,反而比黑色顏料更適用於水墨畫中。所以墨的材質特性,是可兼顧書寫和繪畫功能的,而黑色顏料僅在繪畫上。

 

arrow
arrow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