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政府每年都會舉辦桃園地景藝術節,以前曾在青塘和富岡等地看過,今年則是第一次到大溪月眉人工濕地生態公園和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來看有趣的地景藝術。至於上次來大溪月眉,是來看桃園花彩節的活動,因為對這裡的人文風光,本身就十分喜愛,所以這次的地景藝術節當然也不會錯過。
今年是第10屆桃園地景藝術節,是以「文化地景」的概念,透過藝術創作梳理並轉譯城市地區的歷史文化和地理景觀,運用日常生活空間的藝術介入,來建立大眾對於桃園大溪地區的歷史認識,連接的社會關係和取得的文化意義。
本屆桃園地景藝術節主題為「川行脈動」,乃基於「川」字的象形意象,將桃園母親河大漢溪拆分為三部組成元素。大漢溪不僅是讓桃園人依傍而居,安居樂業的源泉,也是孕育豐富生態系統及演化平臺的溪流,更是促進產業及城市發展的重要根源,象徵生產、生態與生活的水流形成桃園的大川大漢溪,便是此次地景藝術節的主軸。所以這次的活動是串起大漢溪沿岸夾岸綠帶,以大溪河濱公園、中庄調整池、大嵙崁親水園區、月眉人工濕地與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為重點展區,特邀國內外28位藝術家,攜手14組在地社區和學校,創作30件作品,藉由藝術品與在地自然人文的參與互動,展現大溪迷人熱情的新風貌。
開展日期:2022/09/08(四)-2022/09/25(日)
開展時間:10:00-17:00
開展地點:大溪河濱公園、中庄調整池、大嵙崁親水園區、月眉人工溼地、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
月眉人工濕地生態公園展區
月眉人工濕地公園本身就是桃園人欣賞落羽松最佳的地點,而在此展出的地景藝術作品共有10件,例如邱晨悅的福蛙、邱泰祥的有圓相聚和羅元鴻的粉紅泡泡等作品。
粉紅泡泡
作者為羅元鴻,作品就設置在月眉人工濕地旁,以強勢外來種福壽螺作為主題切入,用視覺藝術以及體驗設計,引導民眾去反思生態平衡的議題。希望台灣社會能從防治的態度,轉成共生的概念,用更不同的思維來與其友善相處。
作品材質:鋼筋、鐵網、安全帽內保麗龍、竹材、棉線
作品尺寸:8m(L)、3m(W)、2m(H)
這件作品最顯眼的地方,就是將安全帽內的保麗龍噴上粉紅色,並放置在猶如一隻怪魚的外表上,吸睛程度堪稱月眉展區最亮眼的作品之一。
粉紅色的泡泡其實是象徵福壽螺所產的卵。
雲
作者為李蕢至,符號圖像是人類認識世界後,最初的溝通方式之一。而雲是自然界中的大氣現象,也是水在空中的載體,也是人類文明中最常出現的符號。所以雲紋廣泛地出現在古蹟與廟宇之中,有著尊重自然與生態永續的象徵意義。
作品材質:杉木、竹子、鐵網、鋼筋、天然塗料
作品尺寸:30.5m(L)x 13m(W)x 3m(H)
作品材料上是以杉木與竹子為主,除了是呼應過去大溪地區木材輸出的歷史之外,也是使用著對環境相對友善的有機材料,來建立一個與自然共生的棲地空間,回應自然宇宙觀的同時,也轉化成人類敬重天地的象徵。
這件作品是放在大漢溪旁的草坪上。以流線的形體,創造出一個雲紋符號的雕塑,在大地上傳遞著天上的訊息,回應我們對自然崇敬的信仰,並連繫著水與人的關係。
這件作品如果用空拍的方式,360度的欣賞,就更能明白作者構置的巧思與想法呦!
蝦毀
作者為楊海茜,透過實地走訪以及訪問月眉社區發展協會及水巡隊,發現月眉人工溼地園區遭受外來種生物的嚴重侵害,所以以螯蝦破壞生態網的姿態,搭配顏色的反向操作,將原本艷紅的螯蝦色彩改以白色表現,再以繽紛的生態網做一對比,試圖用藝術的手法來表現對生態平衡的倡議跟反思。
作品材質:彈性布、鐵
作品尺寸:螯蝦3.5m(H);生態網2m(W)、2.5m(H)
用台語的諧音來命名這件作品,不僅有出乎預料的驚嘆感,也是對美國螯蝦侵害大溪月眉地區的濕地生態,提出嚴重的警訊。
這件蝦毀作品大概是參展藝術中,風格最寫實的作品,不過若是仔細觀賞編織在蝦身的圖案花紋,那種交織的線條美感,真的會讓人驚嘆不已,好看到不行。
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展區
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約佔地18公頃,原是非法佔用的私人主題樂園,後來桃園市政府特別採用尊重自然,低開發度的環境友善工法,打造並保護這多元又豐富的大自然生態,而山豬湖一共有六座生態池,包含雲荷池、雲天池、山影池、山澗池、水蓮池和水雲池等,在此展出的地景藝術也有10件作品,例如小林響的超日常風景、邱泰祥的夢想起飛和陳杏芬的年輪迷宮等作品。
合時
作者陳幸雄是具日本血緣的排灣族的藝術家。以桃園在地物種為發想,挑選山豬湖生態園區及桃園大漢溪周邊為生存棲地的物種黑翅鳶為主題,設計出雙鳥錯落的樣貌,用最美猛禽的黑翅鳶與水流間的互動,營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之情境。
作品材質:鐵材、竹編
作品尺寸:6m(L) X 4m(W) X 3m(H)
主食鼠類的黑翅鳶,是平原區的野鼠剋星,其飛行時雙翅常呈上揚姿勢,旋停技巧亦佳,配上黑白分明的羽色,在野外辨識上並不困難。而作者以母子相聚的情境為題,也是有種生生不息的象徵意涵。
超日常風景
作者小林響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建築系。而超日常風景共有四件作品,並結合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的景觀特色,期望透過他的地景藝術作品,讓遊客進入生態豐富的公園環境時,更能在層次豐富的場域中休憩散心及體驗生態之美。
作品材質:複合媒材、編織
作品尺寸:入口意象 1.5m(L) X 1.5m(W) X 3m(H) 、旗子5m(H) X 8座 、拱門裝置 4m(L) X 0.5m(W) X 4m(H)、核心裝置 6m(直徑)外框、2m(直徑)球體
藝術家特別將山豬湖生態親水公園分為四個區域,入口區、池邊甲板區、森林區和公園內部。以不同的裝置藝術強化不同區域的重點,呼應山豬湖親水生態園區採用尊重自然的法則設計規劃。
作品亦採用溫潤的材質,如竹材及布料,搭配編織裝置,讓遊客被作品吸引到公園內時,也能綠化身心,認識更多自然生態。
年輪謎宮
作者為陳杏芬,作品是以生態探索、環境觀察和全齡共享的經營理念為發想,並與大溪國小師生共創的方向去設想,將山豬湖園區裡最寬闊的一片草原作為共遊的遊戲場。
作品材質:竹節鋼筋、黑鐵條圓棒狀、鐵絲、布料、自然資材
作品尺寸:主作品「年輪謎宮」直徑8m、1.2m(H);帶狀作品「布的備忘錄」與「年輪•家家酒」則分布約35m(L)、30m(w)範圍在草原上。
本作品以年輪為創作主題,樹的年輪記錄了它在紮根的那個點,曾經擁有的環境和氣侯狀態,還有這一生所遭遇的種種處境,作品共創的過程中,也是將每一位共創者的故事、經歷與想法等,包含在作品裡。
這件作品規劃由三種層次所組成,大型的年輪謎宮,打造讓大小朋友能穿梭其中的遊樂場;布的備忘錄是以舊衣或被單等,邀請家長或社區媽媽一起縫製布年輪,帶狀布置在草地上,讓人或坐或臥,恣意在大自然中;年輪 家家酒則透過大溪國小學生參與,以園區內的自然素材,樹葉、石頭和樹枝等,進行年輪的整體環境美感拼貼,讓人與自然的融合,並在在這個作品空間裡不斷的流動。
對岸的中庄調整池周遭也有許多地景藝術作品值得您去探訪參觀呦!
總結來說,趁著假日帶小朋友來綠意盎然的大溪月眉欣賞這些地景藝術,真的讓人很舒服,也很愉快,而且作品的精緻程度和教化意涵都具有國際級的水準,所以如果還在煩惱不知道要去那裡好玩,來桃園大漢溪畔欣賞這些地景藝術,保證讓您收穫滿滿呦!
資料來源:山行脈動 2022年桃園地景藝術節
延伸閱讀:
新竹坡頭漁港風情分享【2021空拍記錄】新竹縣境內唯一的漁港
邊拍邊玩的台灣北海岸空拍經驗分享【2021空拍記錄】瑪鋉漁港、東澳漁港、老梅石槽、麟山鼻和後厝漁港
如願以償的彰化鹿港古蹟及福興海邊空拍經驗分享【2021空拍記錄】彰化鹿港龍山寺、文武廟和福寶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