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創作此實景題材也有一段緣份,雖然年少時也曾造訪過太魯閣,但從未認真去觀看此奇石,總是來去匆匆,直到2017年三月底,因緣際遇,受到譚精忠先生熱心的提點與鼓勵下,在同年的四月中,終於再次站在步道上,仔仔細細的端詳它的存在,認真思考該如何表現並用什麼樣的技法來呈現?也讓自己體會到際遇的巧妙及存在的價值是需要用心去觀察與體會,就算身邊充滿著金山銀山,若無心亦不懂好好珍惜,再多的黃金白璧握在手中,也是枉然。
後來在2018年11月的台北藝術博覽會發表了以此為題材的首張作品「奇石乾坤系列之三」,但總感仍有再深入表現的空間,所以只要有機會就去走走,時間允許下必往花蓮跑。直到2019年6月6日傍晚,原本預計在宜蘭南澳農場來個三天兩夜的露營活動,不過隔天一早看到氣象報導發現東部地區天氣還不錯,當下就決定再往南到花蓮采風。走在清水斷崖路段,腦海中突然有個念頭,好想感受24小時待在太魯閣,擁抱那群山環繞,溪水潺潺的感覺,故此也就刻意紮營夜宿在先前勘查多次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公設合流露營區,期望能夠發現其他創作表現的可能性。
不過整晚悶熱難耐,輾轉難眠,好不容易熬到破曉時分,立即睡意全無,望著眼前的巍峨青山,靄靄白雲,好氣自己為何不像之前一般,不住鄰近的度假飯店, 躺在舒適的床上, 吹著那好眠的冷氣,好整以暇的優雅的走走看看即可。山中歲月,果真不如我們長居城市之人所能想像那般美好,也讓那種為何而來的企圖,徹底獲得精神上巨大支撐,心中暗自決定必定要努力把鄉土的好,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能耐,認真的畫出,不然先前付出的汗水與時間,就無法藉由作品完整體現,因此歸來後才又動筆畫出目前所見的新作。
背後的故事總有說與不說,寫與不寫的兩難之處,就當一則小小趣事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們知悉見笑啦!
延伸閱讀:
【梁震明的台灣水墨】奇石乾坤系列之14 創作歷程及材質運用經驗分享
【當代水墨】奇石乾坤系列之十作品介紹-太魯閣系列-日本銀潛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