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興濟宮.jpg

(圖1)左柱龍頭的特寫。

臺南市興濟宮位於舊時的鎮北坊大觀音亭右鄰,主祀保生大帝,相傳是荷鄭時期或明永曆年間(1647~1683)所興建的,被認為是台灣建造最早的大道公廟。由於名稱上的不同,所以又叫真君廟或開山宮;不過一般都以「頂大道公廟」稱呼,以別於「下大道公廟」的良皇宮。

台南興濟宮

台南興濟宮

(圖2)位於台南市成功路上的興濟宮廟埕情景。

興濟宮珍藏的一對清朝龍柱,位於三川殿前檐處,且有文字刻於柱上,在左柱內側最上方有「同治拾年冬月立」,右柱則有「董事、職員、吳得貴、黃怡育、陳啟芳、林安成、仝敬謝」等字跡,所以是西元1871年大修時所豎立的石雕作品。

台南興濟宮

(圖3)中央處為龍柱上的元寶圖案,而以彩帶圍繞這些人造器物的用意,應該是為了減緩這些物像的視覺突兀性。

台南興濟宮

(圖4)龍柱下的鯉魚圖案,隨著波浪翻轉,姿態極為生動。

從龍體的佈局來說,它採用的是同治年間較為少見的手法,也就是龍身纏繞柱體兩次的方式呈現,同時在淺黃色的石柱上,除了龍身盤旋其中外,也將繫有彩帶的元寶、寶珠、葫蘆、蕉扇、錢幣、古琴、書籍、神劍、靈芝等八寶平均分布在這對上細下粗的龍柱上。雖然整根龍柱充滿了各種紋飾,但是龍頭的視覺強度卻也未被削弱,這是因為匠師透過增加更多的頭部細節的方法,讓龍頭仍然站穩了目光焦點的地位,也讓它們成為全台僅見細節最多的清代龍柱。

台南興濟宮

(圖5)將人造器物的圖案融入龍柱裡,是屬於粵派的做法。

此外透過圖像的比較,這種龍柱的表現也並非是全然特例,例如龍頭的造型,除了鹿角分節較為特殊外,臉鰭下方捲曲的鬃毛以及人造器物作為柱體的裝飾品,在新莊廣福宮三川殿的龍柱也都有相似的手法,說明興濟宮的龍柱是屬於粵派的風格。

台南興濟宮

(圖6)柱體上的紀年款。

台南興濟宮

(圖7)柱體上的捐贈款。

台南興濟宮

(圖8)左龍柱側面全貌。

台南興濟宮

(圖9)右龍柱特寫。


檢視較大的地圖

廣告1.jpg

延伸閱讀:

後龍慈雲有神龍,砂岩雕刻訴當年【苗栗後龍慈雲宮】龍柱介紹

淡水河畔拜媽祖,嘉慶元年立龍柱【淡水福佑宮】龍柱介紹

台灣清朝砂岩雕刻藝術的寶庫【北埔慈天宮】龍柱介紹

隔海遠運受限制,龍藏柱體保安康【彰化聖王廟】龍柱介紹

北台發跡在新莊,首例龍柱為慈祐【新莊慈祐宮】龍柱介紹

arrow
arrow

    梁家婦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